3.5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后区采用小牵伸、紧隔距的工艺原则。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充分发挥主牵伸区的作用,有利于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在保证细纱正常牵伸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防止细纱退绕时产生意外牵伸。主要工艺参数:粗纱定量4.1 g/m,后区牵仲倍数1.18倍,前区牵伸倍数8.05倍,罗拉隔距51.5 mm×57 mm。
3.6 细纱工序
细纱工序采用后区大隔距、小牵伸、重加压的工艺原则,合理控制钳口的隔距,选用低硬度胶辊,注意做好浮游区的控制,提高纱线条干水平,降低毛羽,减少细节,提高针织布面的质量水平。主要工艺参数:罗拉隔距43 mm×58 mm,后牵伸倍数1.15倍,总牵伸倍数29.3倍,捻系数345。
3.7 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应做好电子清纱器的工艺设定工作,调整好捻接器的工作状态,捻接强力保持率控制在85%以上,注意控制纱线通道与金属槽筒表面对纱线的摩擦,减少纱线质量的恶化,做好纱线质量的保持工作。玉米纤维/精梳棕色棉纤维.50/‘50 14.6 tex成纱质量情况:百米重量CV为1.9%,单纱断裂强力CV为8.92%,单纱强力为198 cN,最小单纱强力为156 cN,单纱断裂强度为13.6 cN/tex,条干CV为13.5%,细节为3个/km,粗节为20个/km,棉结为40个/km,捻度为90.1捻/l0cm,捻系数为345。
4 结束语
玉米纤维与棕色棉纤维混纺纱成纱强力高、条干均匀,织成的织物手感滑爽、色泽自然,是一种理想的环保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玉米纤维同时具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方面的优点,因此其混纺纱织物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市场的欢迎,玉米纤维与棕色棉纤维混纺制品赋予了织物优良的形态稳定性、抗皱性、穿着舒适性和柔软性。玉米纤维和棕色棉纤维混纺纱的生产为进一步开发绿色纺织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