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结果与讨论
2.1 阻燃剂用量对阻燃效果的影响
选择阻燃剂用量3%,6%,9%,12%和15%,按
1.3节工艺进行阻燃整理,焙烘温度200℃,时间2min。阻燃效果见表l。
从表1中可以看出,阻燃剂用量对阻燃效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随着用量的提高,增重率、限氧指数和接焰次数都相应提高,但当用量达到12%时,其对阻燃效果的影响不再明显。这一点从增重率的变化来看也很明显。
根据纺织品阻燃测试方法JISL1091中关于涤纶纤维织物测试的规定,当接焰次数大于等于3时,则测试织物能通过标准测试。所以,当K-19的质量分数为6%时,就能满足测试要求。为便于考察阻燃剂的用量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的阻燃效果,以及对于其它混纺织物如涤棉织物的要求,选择阻燃剂用量6%和12%来进行后续的工艺试验。
2.2焙烘温度对阻燃效果的影响
选择不同的焙烘温度,按1.3节工艺进行阻燃整理,阻燃剂用量为6%和12%,焙烘时间为2min,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焙烘温度的提高,增重率、固着率、LOI值和接焰次数都相应提高。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无定形区分子链段运动剧烈而产生孔穴,温度越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就越剧烈;同时,阻燃剂分子热运动速度也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阻燃剂更容易进入到纤维内部而被固着"j。当焙烘温度达到200℃时,增重率已达到最大,再提高温度则效果不明显,这与LOI值和接焰次数测试结果也非常一致。故确定焙烘温度为200℃。
2.3焙烘时间对阻燃效果的影响
选择不同的焙烘时间,按1.3节工艺进行阻燃整理,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焙烘时间对阻燃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焙烘时间过短,阻燃剂分子不能充分从表面进入到纤维内部,表现为增重率小;但时间过长,不仅阻燃性能没有提高,相反会使处理后的织物泛黄和变硬。最佳的焙烘时间是1.5—2.0min。
2.4添加剂对阻燃效果的影响
阻燃剂原液呈酸性,其整理液的酸碱性会影响阻燃效果。为此加入不同量的磷酸和磷酸二氢钠,测试其阻燃效果,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磷酸用量越高,整理液pH值越低,阻燃效果越差,这说明酸度太强会对阻燃剂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加入0.5%磷酸氢二钠,整理液pH值已达6.5,各项测试指标均达到要求。再增加磷酸氢二钠用量,其pH值将达到7以上,在焙烘温度接近200℃时容易引起涤纶纤维的损伤和部分不耐碱分散染料染色织物的色光改变。因此,在阻燃整理时选择加入磷酸氢二钠,其用量为0.5%。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