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半精纺面料掉毛起球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9日

除控制原料自身品质外,纺前加工对原料的损伤也不容忽视。主要损伤工序为染色及染后烘干、毛条切断。染色加工过程中染料、助剂的损伤,烘干过焦或温度过高、复染等都会造成纤维强力下降,在纺纱过程中也会形成大量超短纤维,造成成品严重掉绒。毛条切断也会增加其中的短毛率,在不影响纺纱质量的情况下,切断长度应适当增加。

2.2  设备工艺

合理调整设备工艺,减少纺纱过程中纤维长度损伤和拉断。

纺纱过程中纤维损伤主要是由于梳理机梳理。对90支澳毛条(切断长度为60mm)做对比试验,在最终梳理效果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不同隔距和速比,梳后羊毛平均长度最多可相差5.5mm,2mm以下的短毛率可相差9.01%,实验结果见表1。

2.3  捻系数

纱线捻系数的调整对改善半精纺起毛起球也非常重要。同样的原料,不当的捻度使成品起毛起球加重,适当的捻度会改善起毛起球。一般作机织面料用的半精纺毛纱,捻系数可选择130—140之间,原料长的捻系数可适当小一点,原料短或抱合力差的纤维捻系数可大一点。捻度的增大会改善起毛起球,但同时也会影响成品手感和绒面风格,因此要配合织造组织紧度和整理工艺的调整,以达到既能控制起毛起球,又能保持半精纺成品面料的特有手感和风格的目的。其中高速气流柔软机的机械柔软作用对半精纺面料绒面手感和品质提升非常适宜。

2.4  半精纺设备

进一步改进现有的半精纺设备是克服半精纺产品起毛起球的途径。目前较为成功的设备改造为普通环锭细纱机改造为紧密纺细纱机。紧密纺使成纱结构和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外观毛羽减少,耐磨性明显提高,这种半精纺纱线织制的面料,耐起毛起球性显著提高,产品品质也相应提升。

其他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的设备包括:①毛条拉断机取代切断机。现在半精纺厂普遍使用的羊毛为切断的毛条,切断毛条在降低羊毛长度的同时,也使短毛率大大增加。为了能既降低羊毛长度又避免人为造成的短毛增加,正同设备人员探讨以毛条拉断机代替切断机,只将超长纤维拉断,避开切断机长短纤维一刀切的缺陷,如果这一思路实现,将大大降低因毛条切断增加的短毛率。②梳理机的改造。由于梳棉机锡林使用的是刚性锯齿针布,在加强梳理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对纤维的损伤,一道梳棉机梳理对纤维的损伤,甚至超过了两联粗纺梳毛机的弹性针布的损伤。表2为2种设备梳理后70支澳短条(平均长度58mm)纤维长度对照表。

梳理设备采用梳棉机和粗纺两联梳毛机所纺成的2种半精纺纱线,分别制成同规格的半精纺面料,其成品起毛起球等力学指标有明显差异,测试结果见表3,测试依据为精纺毛织品国家行业标准FZ/T24002——2006。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