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半精纺面料掉毛起球原因
目前困扰半精纺生产企业的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是高档羊毛半精纺产品的掉毛起球问题,无论半精纺面料还是毛衫,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掉毛起球与半精纺纱线的生产特点有直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半精纺的先天缺陷。
半精纺设备基本都是由棉纺设备改造和调整而成,可纺纤维长度与棉纤维相近。但毛类纤维细度普遍比棉粗,弹性大,加之特有的卷曲,纱线中纤维顺直程度比棉差。如果纱线中的短毛过多,由于羊毛纤维鳞片的定向摩擦性,在穿着过程中,短毛很容易脱离纱线及织纹的控制,产生掉毛起球现象。这种起毛起球很多时候是隐性的,即面料服用前按照相关标准做起球检测可能达标,但在服装穿着过程中随着摩擦的增加掉毛起球问题会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半精纺产品掉毛起球的主要原因是纱线中过多的短毛以及纺纱工艺设备不完善。
2 改进措施
2.1 原料品质
控制半精纺原料品质,尤其是控制短毛率是控制成品面料起毛起球的基础。半精纺原料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毛、麻、丝、棉、化纤等的限制,且比较适宜短纤维的纺纱,但也并不是纤维越短越好,正常情况下,半精纺设备最适宜的纺纱纤维长度为30~50mm,一般当60 mm以上的长纤维过多时纺纱容易产生疵点泡泡纱,生产困难;但当16mm以下的短毛过多时,纺纱时短毛成为浮游纤维,影响纱线条干、强力和毛粒,使纱线毛羽大量增加,影响纱线和成品面料的品质,产生掉毛起球。因此应尽量控制16mm以下的短毛不能过多。绒类(羊绒、兔绒、绵羊绒等)16mm以下短绒率一般控制不能超过15%;长度离散较大的兔毛可先经过梳绒机梳理除去部分短绒及毡并;对于炭化散毛,要注意分选出其中的短毛和毡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避免使用长期存放或霉变的原料,此类原料在梳理过程中易被梳断形成大量短毛。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