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WPU的应用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9日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浸轧工艺处理的染色布,其湿摩擦牢度要高于采用浸渍工艺。采用浸渍整理的染色布,湿摩擦牢度最高只有3级,而采用浸轧工艺可以达到3~4级。其原因是,湿摩擦牢度提升剂WPU呈弱阳离子性,在浸渍过程中与纤维素阴离子的吸附力不强,当用量很少时,不能在纤维表面形成连续的膜,因此湿摩擦牢度相对比较低;要想达到较好的效果,只有增加WPU的用量。因此,以下试验均采用浸轧法。

2. 1. 2 WPU整理剂用量的确定

WPU的用量直接影响其成膜的厚度、均匀性和连续性等,膜的强度、韧性等物理机械性能也因此不同。若用量太少,则活性基团的含量较少,其在纤维表面形成的膜不够完整、致密,不能将纤维表面的染料完全包覆,湿摩擦牢度就会很差;若用量太大,又浪费助剂。

由表2知,当WPU用量为30 g/L时,棉机织物的干摩擦牢度由原来的3~4级提升到4~5级,湿摩擦牢度从1~2级提高到3~4级;再增加WPU用量,干、湿摩擦牢度提升效果不明显。这说明湿摩擦牢度提升剂WPU的用量达到30 g/L时,已能与纤维素纤维、染料分子的反应性基团发生充分交联反应,从而在纤维表面生成连续、均匀的薄膜,再增加用量,对WPU与纤维、染料的反应及膜的连续性提高不大。为了保证反应充分,在以下试验中,WPU的用量选择为40 g/L。

2. 1. 3 焙烘温度的确定

湿摩擦牢度提升剂WPU在一定温度下才具有反应活性,升高温度,其反应活性增加,生成膜的结构、性能以及WPU的最终处理效果也会发生改变。

由表3可见,当焙烘温度为80~90℃时,干摩擦牢度由3~4级提高到4级,湿摩擦牢度由1~2级提高到3级,说明WPU在低温时就具有反应活性,但反应速度较慢,与纤维、染料反应不充分,成膜不完全。当焙烘温度超过100℃时,干摩擦牢度提高到4~5级,湿摩擦牢度提高到3~4级,说明在100℃时,WPU已能与纤维、染料充分进行反应,在纤维表面生成连续的薄膜。再提高焙烘温度,整理后机织物的摩擦牢度不再提高;升温到160℃时,干、湿摩擦牢度反而都有所降低。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太高,导致少量整理剂大分子链断裂或部分交联被破坏。

为了保证WPU能够充分自交联,并与纤维、染料充分反应,在以下的试验中选择焙烘温度为120℃。

2. 1. 4 焙烘时间的确定

WPU必须在合适温度下焙烘一定的时间,才能生成完整、致密的膜结构。时间太短,WPU大分子无法完全解封闭,或者无法完全与纤维素纤维的—OH、染料上的—OH、—NH2发生反应,导致湿摩擦牢度提高较少。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