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物的各项色牢度是衡量染色物品质的标准之一[1]。织物色牢度与染料的结构性能直接有关,如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分子中大多含有阴离子水溶性的磺酸基,在水介质中它们与纤维的结合力会下降,造成染料脱落,表现为直接染料和酸性染料湿牢度不佳[2-4]。
活性染料上染纤维尽管是以共价键结合,但若在染色完成后,织物上仍存在水解染料,或对未键合的染料皂洗不充分,亦会使色牢度降低。因而,许多纺织品在染后都要进行固色处理。
1 试验
1.1 固色剂JXH的合成
1.1.1 试验原料和试剂
针织棉布,二乙烯三胺,二氰二胺,环氧氯丙烷,四甲基氯化铵,纯棉活性染料染色布,直接铜蓝2R,固色剂JXH溶液(自制)。
1.1.2 试验设备
自动控温装置,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500mL四口烧瓶,氨气排除装置,0~200℃温度计,电热鼓风干燥箱,试验用小轧车,V571L(A)色摩擦牢度仪,SW-12AⅡ型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恒温水浴锅WS-133-65,
TG328A电子分析天平,试验用熨烫牢度仪。
1.1.3 固色剂JXH的合成
(1)最佳反应工艺的确定
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生成反应性官能团的最佳反应条件。考察四个因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二氰二胺∶二乙烯三胺)及催化剂种类;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见表1)。
(2)反应步骤
将二氰二胺投入四口烧瓶,室温下加入二乙烯三胺,搅拌。加热升温,约30min后温度升至110℃,释放出少量氨气。快速升温至160~180℃,然后保温。反应至无氨气排出,将反应物冷却至110℃。迅速加入定量的水,搅拌,室温下用浓硫酸调节pH值至8~9。产物为棕黄色溶液。在反应温度条件下,向多胺树脂初缩体中加入反应摩尔比0.04倍的催化剂,同时缓缓地滴加环氧氯丙烷,搅拌至反应完毕。
(3)经过性能测试和综合考虑,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时间2h,多胺树脂初缩体与环氧氯丙烷的反应温度70~80℃,催化剂为四甲基氯化铵,多胺树脂初缩体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1∶3。
1.2 固色剂JXH的应用
1.2.1 最佳固色工艺参数的确定
(1)直接染料
试验原料 直接铜蓝2R,5%(owf)上染的布样试验方法浸渍法
试验条件 本试验中,pH值、浸渍时间、固色温度和固色剂浓度这四项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正交设计的因素水平见表2。固色后,90℃烘干。
工艺流程 浸渍固色液→脱水→烘干→测K/S值→测摩擦和皂洗色牢度(配套直接染料常用染色工艺)
(2)活性染料
试验原料 深蓝色活性染料染色布(陕西华润印染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方法 浸轧法本试验中pH值、固色液浓度、轧液温度、轧余率
这四项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正交设计的因素水平见表3。
工艺流程 浸渍固色液→脱水→烘干→测K/S值→测摩擦和皂洗色牢度
1.2.2 测试
(1)耐摩擦色牢度试验
按照GB/T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在V571L(A)染色摩擦色牢度仪上进行。
(2)耐皂洗牢度试验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