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毒性试验曾耗时15年,耗费600万美元通过试验证实其安全性。急性毒性LD50=12.27g/kg,对虹蹲鱼毒性TL50=56mg/L,以及亚急性毒性,Ames,变异性试验,致畸性试验,粘膜刺激等十八项试验均证明是安全的。
5·2·4 胍类抗菌剂
双胍类抗菌剂原本是医药消毒剂,最早由ICI公司在1980开发成功[21]。在医药消毒剂中选择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对纤维吸附力高的品种,用于纤维抗菌防臭剂。例如广泛用于医疗的1,1',六亚甲基双[5-(4-氯苯基)双胍]葡萄酸盐,其杀菌效力很高,但对真菌杀伤作用不强,耐热性很好,但耐光性较差,LD50=1260mg/kg,毒性较低。将其葡萄酸盐,变成盐酸盐后,溶解度降低,可改善耐洗性。日本蚕毛公司产品Sandoulan SSN和Naigai公司的Odiuta即上述产品固着在涤纶织物上.主要用于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的抗菌整理,经整理织物在50℃,至少洗50次仍有抗菌效果。由于PHMB有良好的耐热性,可添加到涤纶和锦纶熔融纺丝原液中制成抗菌纤维。韩国SK Chemical公司开发了商品名Sky Bio 1125,含量≥25%的单胍类抗菌剂,适合纺织品抗菌整理。其活性物为聚六亚甲基单胍磷酸盐(PHMG,Poly hexamethylene guanidine phosphate);
5·2·5 天然化合物
由于回归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增加,为使穿着者放心,利用天然物质提供抗菌功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近年来利用天然化合物进行抗菌整理获得很大进展,动物类以甲壳质和壳聚糖(脱乙酰甲壳质)为主,植物类中有桧柏油和艾蒿等。
甲壳质经脱乙酰化后得到壳聚糖,结构中含有多个羟基和氨基,有极强的水合能力,保湿性很好。同时分子中的氨基在酸性介质中呈阳电荷性,能和细菌细胞壁表面的阴电荷结合,起到杀菌作用。它的LD50=l500mg/kg,Ames试验无变异性,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活性,具有消臭,止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用壳聚糖醋酸溶液整理的纺织品,有良好的抗菌性,但经碱性溶液处理后,其抗菌性逐渐消失,其原因是氨基阳离子变成了氨基。因此欲使壳聚糖成为耐久性抗菌剂,是使其季铵化.氨基葡萄糖苷ST-7是用一种放线菌发酵获得的抗菌剂,它对细菌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D50>5000mg/kg,无毒性,对皮肤无刺激性,安全性很高。可以用交联剂将它与纤维结合起来,制成抗菌织物。
6 防蛀整理剂
羊毛在储存和服用过程中常有被蛀虫咬坏的危险,蛀虫的幼虫专门挑食含硫键的氨基酸的蛋白质,羊毛中含硫的胱氨酸含量约占12%。由于真丝组成中的胱氨酸含量极微(0.03-0.1%),所以真丝织物的防蛀整理就没有羊毛突出了。
狄氏剂(Dieldvin)是1958年开发的一种防蛀剂,为氧桥氯甲桥萘结构。蛀虫食后即中毒,对哺乳动物和水生动物也有高毒性,具有高积累性,难分解性,而且是一种环境激素。2001年5月23日通过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狄氏剂也在其中
近年提出拟除虫菊酯作为防蛀剂,对羊毛有良好的亲和性,几乎可以被羊毛全部竭染,具有很好的防蛀作用。
7 防蟎整理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