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剂 z
pH值(用NaOH调节) 2.4~2.8
2.3.2工艺流程
浸轧工作液→烘干(100℃)→焙烘(160~190℃×3min)。
2.4测试项目及方法
干态折痕回复角 按照AATCC 66测定。
断裂强力 按照ASTMD 5034测定。
撕破强力 按照ASTMD 1424测定。
DP/级 按照AATCC 124评定。
游离甲醛释放量 按照日本标准JIS 1041测定。
3结果与分析
3.1DM-3540用量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改变DM-3540的用量,其整理效果见表1。
由表1知,随着DM-3540浓度增加,织物折皱回复角增大,当用量达到140g/L后,折皱回复角随用量增大而提高的幅度趋于缓和。其原因是,树脂在织物上存在三种形式的交联反应:树脂分子中的羧基与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之间的交联反应,树脂分子中的羧基之间的自交联反应以及树脂仅以一个羧基与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反应。当树脂浓度较低时,以前两种反应形式为主,而当浓度增大后,则第三种反应形式增加。
表1数据表明,DM-3540用量大于140g/L可以获得较好的防皱效果,且在DP达到3.2级的情况下,断裂强力保留率仍能保持60%以上,撕破强力保留率在135%左右。
3.2pH值对整理效果的影响
调节整理液pH值分别为2.0、2.4、2.8、3.2、3.6和4.0,整理效果见表2.
由表2知,DM-3540的抗皱整理效果对工作液的pH值有一定的依赖性。随着工作液pH值的提高,折皱回复角呈下降趋势,而强力不断提高。当pH值较低时,虽然能获得较高的折皱回复角,但强力下降较大;而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虽然强力保留率高,但免烫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