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静电植绒黏合剂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5日

将一定量的催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非离子乳化剂A和去离子水,以及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单体(D4)加入四口烧瓶中,高速搅拌乳化0.5h,并加热至一定温度,在N2保护下恒温反应一段时间,滴加硅烷偶联剂,即得带乙烯基的有机硅种子微乳液。反应式如下:

(2)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

向上述制得的核种子乳液中,加入部分引发剂、乳化剂和丙烯酸酯单体,搅拌升温。待体系引发后,滴加剩余的丙烯酸酯单体和引发剂。单体滴加完毕后,恒温反应一段时间,降温出料,加氨水调节pH值。反应方程式如下:

 

1.3静电植绒工艺

将黏合剂以氨水增稠,控制合适的黏度,然后用涂层机均匀涂覆于基材表面。将涂有黏合剂的基材固定在静电植绒小样机的上极板上,采用上升法进行植绒。极板间距设定为10cm,植绒电压40kV,植绒时间5s。

1.4性能表征

1.4.1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表征

(1)粒径

采用Nano-ZS纳米粒度与粒径分析仪测试。

(2)成膜性

将一定量的聚合物乳液均匀涂于洁净的玻璃片上,于60℃真空烘箱中烘干成膜,观察其成膜情况。

(3)钙离子稳定性

配制0.5%CaCl2溶液,按乳液∶CaCl2溶液=4:1(体积比)制成均匀乳液,放入试管封好,静置48h,观察有无漂油、分层或凝聚等现象。

(4)机械稳定性

加10mL乳液于30mL离心试管,以4000r/min离心施转30 min,观察乳液的外观。

(5)红外光谱

聚合物乳液经多步提纯后烘干,于Avatar38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测试。

(6)核磁共振谱

聚合物乳液经多步提纯后烘干,以氨基乙酸(Glycine)为外标与测试样品混合,测定改性前后产物的核磁共振谱。

1.4.2植绒织物性能表征

(1)植绒牢度 按GB/T 13775《棉、麻、绢丝机织物耐磨试验方法》[4],采用Nu-Martindale 864耐磨及起毛起球试验仪测试,压力9 kPa。

(2)织物弯曲长度 按GB/T 18318—2001《纺织品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5],采用斜面法测定,弯曲长度为伸出长度的一半。

(3)抗静电性能  采用YG(B) 342D型织物感应式静电仪测试。

(4)折皱回复角  采用SHIRLEY折皱回复角测试仪,依据AATCC TestMethod 66—1996《机织物折痕回复:回复角》测试。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