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讨论
(1)HPC-1与SR-83均为含氟化合物,随着SR-83用量的提高,会降低三防的性能指标;随着HPC-1用量的提高,三防效果虽有所提高,但其结构不同,SR-83中的亲水性基团,会影响三防整理的防水效果,所以要优选最佳用量比。
(2)助剂用量与织物的组织结构有关,与轧余率密切相关,必须做好生产前的准备。
(3)处方1、2、3仅用冰醋酸调节工作液的pH值至4,而处方4、5、6选用我公司专用催化剂。在相同工艺处方条件下,其综合效果明显好于处方1、2、3。分析其原因,HPC-1和SR-3两种助剂用量大,在低pH值情况下可引起工作液局部乳液微粒变大(但还没有大量破乳),从而导致工作液在棉纤维上渗透性差,在烘干时产生大量的表面树脂。在本试验条件下,半成品pH值在7. 5~8,仅用醋酸调工作液pH值是不够的,致使交联不充分,在纤维表面不能生成耐洗的表面层,既降低了初始各项指标,也不耐洗。而加入专用催化剂,工作液的pH值虽为7,却能明显降低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初始及耐洗性能的各项指标,有效缓解因半制品水洗不充分而降低三防及易去污效果。
(4)处方6与处方4结果相似,但从成本、经济效果上考虑,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处方4和5的结果一致,说明HPC-1用量达到80 g/L后,再提高用量,对三防性能的提高作用已不明显。
2.3最佳工艺的确定
综上所述,要获得最佳的效果,建议处方/g·L-1为:
SR-83 60
HPC-1 80
催化剂 适量
处理工艺可在常规定形机上进行:
浸轧工作液(轧余率70% )→烘干→定形机焙烘(170℃×40 s)
也可在预烘、焙烘机上进行:
浸轧工作液(轧余率70% )→红外线或热风烘干→焙烘机焙烘(160℃×3 min)后一种工艺效果会更好。试验测试结果为:初始,易去污4级,防油140分,淋水90分;洗20次后,易去污3级,防油110分,淋水80分。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