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织物组织设计
为突出产品的立体效果,起花部位采用纬二重组织,起花部位表里纬纱均采用1:1的排列比。为使织物起花部位的正反面均具有良好的纬面效应,在表纬与里纬之间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将里纬的短纬浮点配置在相邻表纬的两纬长浮线之间,使表纬的纬浮线将里纬的纬组织点遮盖住。
1.4经纬纱密度的设计
本产品设计的经纱密度为677根/10cm,地组织的纬纱密度为504根/10cm,CJ29×2纬纱形成的纬二重组织的纬密为326.5根/10cm,CJ32纬纱形成的纬二重组织的纬密为362根/10cm。
由于该品种的纬纱纱号和组织变化频繁而且差异又大,为避免在地组织与纬二重组织衔接处不出现稀纬,我们在织物从纬二重组织向地组织过渡之处提前3根纬纱加大纬二重组织的密度,以减少两种组织衔接处即粗号纱向细号纱过渡时带来的稀纬问题。
1.5色彩的搭配
经纬纱均采用藏蓝、白、浅绿、紫、粉紫5种颜色,以宁静的藏蓝为主基调,借助织物丰富的肌理,将飘逸的白、柔和淡雅的浅绿、 高贵浪漫的紫色、舒缓的粉紫色溶入其中,使人耳目一新,赋予织物舒适性与时尚感。通过纱号、密度、组织、色彩的变化,既突出了织物的凹凸立体效果和错落有致的层次,又使织物具有富于变化的独特外观和双面效果。
2、生产技术关键
2.1原纱的质量控制
粗号纱作为嵌线,凸显于布面,使布面产生横凸条效应,较容易暴露棉纱条干不匀等疵点,故选用粗号纱时对棉纱质量要求较高,要求纱线条干均匀,棉结、杂质疵点少,以保证成品布面质量;特细号纱应选用精梳无接头纱线,单纱断裂强度要高,强力不匀率要低,单纱断裂强度应在15CN/tex以上,强力不匀率应在9%以下。
2.2染色
CJ7.3×2tex股线的前处理和染色工艺应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保持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CJ7.3×2tex股线含杂量较少,为了不损伤纤维,在煮练时可以适当减少纯碱用量,而稍稍延长煮练时间。合理配置前处理和染色的工艺条件,可减轻对纱线强力的损伤。染色后色纱用清水洗净,不能残留酸液或碱液,避免染后不同颜色的色纱在性能上产生差异。棉纱经煮练、脱脂、漂白、染色后,纱线的毛细管效应得到改善,吸湿性、吸浆性大大增强,有利于上浆工序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