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织物透湿性能分析
由图2的织物透湿量变化曲线可看出,竹原织物的透湿量在最初的3h内一直有明显变化,而棉/竹织物和纯棉织物的透湿量2h内有较小的变化,3h后三种织物的透湿量都趋于稳定。此外,任一时间段内竹原织物的透湿量较其他两种织物都有明显的优势,且竹原织物的透湿量变化较大。织物透湿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与高湿空气接触一面的纤维从高湿空气中吸湿,水汽由纤维传递到织物的另一面,并向低湿空气中放湿。因此,纤维吸湿与导湿能力的好坏与织物透湿关系密切。而竹原纤维表面有无数的微细凹槽,其横截面高度天然中空,布满众多空隙,这些凹槽和空隙使得竹原纤维的比表而积大大增加,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对水蒸气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作用;同时这些凹槽和空隙使竹原纤维具有非常强的毛细管效应,从而能将吸附的水蒸气迅速传递到织物
的另一面并快速蒸发,使得织物对水蒸汽具有持续的吸附传递和快速蒸发能力,达到散发水分和热量的作用。由此可见竹原纤维面料和麻类纤维面料一样是理想的夏季衣料。
4.2.3织物芯吸性能分析
三种织物的吸湿性能有明显的差异,图3为织物纵向芯吸效果图。由于所采用的织物试样组织结构、纱线细度、织物紧密度、织物厚度差异不大,因此试样的芯吸效应差异主要取决于试样纤维的性能特征。本实验中纯棉织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芯吸效应,但从图3可看出竹原纤维织物的纵向毛细芯吸效应都优于棉2/竹原1织物。由图3中可以观察到竹原织物10min内芯吸高度一直增加很快,之后增加量缓慢,说明竹原织物的芯吸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开始时的快速芯吸阶段和逐渐趋于平衡的阶段。而混纺织物的芯吸量一直变化缓慢且少。
通过对竹原纤维的结构形态分析可知,竹原纤维中细长的空洞和表面的沟槽能够产生很好的“芯吸”效应,使水分子沿纤维表面形成的毛细管迅速上升、并从另一端析出水珠。因而皮肤上的有形汗液能够较好地通过存在于织物纤维间的毛细孔隙向外排放,所以竹原纤维具有优良的导湿性能。而棉纤维由于纵向具有较多的天然转曲,
其形成的利于毛细传递的导湿槽比表面积小于竹原纤维取向上的沟槽所形成的比表面积,因此“芯吸”效应降低,此外相对于竹原纤维,棉纤维的结晶度较低,其良好的吸湿性能使得纤维吸湿后发生溶胀,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芯吸效果,因此棉/竹织物的毛细芯吸效应明显低于纯竹原纤维织物。
5结论
5.1竹原纤维本身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其透气性远优于同规格的棉纤维织物。
5.2竹原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芯吸效应,导湿性能优良。
5.3夏季衣料要导湿、透湿、透气才凉爽,而冬季衣料要防风保温。从以上测试分析结果可见,竹原纤维织物是一种理想的夏季面料。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