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氨酯反应中,异氰酸酯基团非常活泼,在一般条件下都能与含活性氢的物质反应。因此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加入含有单活性氢的化合物,使游离异氰酸酯基在常温下失去活性,达到对聚氨酯封闭的作用。常用的单活性氢的化合物有苯酚、酮肟、亚硫酸盐、内酰胺等。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高温加热的方式,使异氰酸酯基团活化。从成本能耗考虑,降低解封温度是关键。所以,要求所制得的封闭型聚氨酯在室温相当稳定,而在解离温度能快速解封。如胡啸林”等介绍了一种阳离子改性聚氨酯固色剂,通过引入二乙烯三胺作为改性扩链剂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形成了含有不饱和烯键的多胺结构,可与织物表面的不饱和基团发生交联反应;加入亚硫酸氢钠作为封闭剂,高温解封后可提供充足的异氰酸酯基团和织物或染料的羟基、氨基发生反应,固定了未固着的染料,可提高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
3.3适当的交联剂改性
在聚氨酯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适当的交联剂,在织物的后整理中,使WPU发生自交联反应的同时,也与织物纤维分子产生一定程度的交联,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的聚氨酯膜,将未固定的染料分子包裹在膜中,最终提高织物摩擦牢度。何雅”等采用本体聚合法,以聚乙-n~-与聚丙二醇的混合二醇与甲苯2,4一二异氰酸酯反应,预聚体系中留有适量的一NC0时加入二乙烯三胺,再加入环氧氯丙烷,生成端基为环氧基团或邻卤醇基团的反应性预聚树脂。这种固色剂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基团,能与织物纤维分子形成化学交联网状结构,用于纯棉织物的直接染料、活性染料染色及丝绸织物的酸性染料染色,其固色效果明显,不含溶剂,同时对织物色光的影响很。
3.4端羟基聚硅氧烷改性
采用化学方法将有机硅氧烷引入到预聚反应体系中,如利用端羟基聚硅氧烷(SHS)中端羟基能与异氰酸酯反应,使得聚氨酯分子中含有无机S一0键,具有低表面能,赋予织物良好的柔软性,将SHS,n聚氨酯2者性能综合,使织物具有耐水、耐油、手感柔软等特性。
李小瑞等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羟基硅油(HPMS),亲水扩链剂为N一甲基二乙醇胺,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中和剂为硫酸二甲酯,最后用去离子水在高速搅拌下乳化而制得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阳离子型WPU微乳液。与未改性的PU#B比,PU—HPMS胶膜的机械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吸水性也增加。并且通过改性过的聚氯酯处理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油功能。
3.5纳米材料改性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抗紫外线、吸收和反射红外线、抗老化、高强度和韧性、良好的导电和静电屏蔽效应、强的抗茵消臭和吸附能力等特性,因此将纳米材料与纺织品进行复合可以制成各种功能纺织品,是纺织品功能整理的发展方向。要把具有这些特定功能的纳米级材料牢固地整理到纤维或纺织品上需要一种介质,例如wPu溶液。WPu能很好地将纳米级功能材料分散,既可以防止纳米级材料在介质中团聚,又能与纺织品有很好的结合力,并且不改变纳米材料原有的性质。马雪红等通过原位共聚法合成出质量分数为O~40%花状纳米氧化锌(f-ZnO)改性的新型WPU乳液(WPU/—ZnO),研究表明WPU/f—Zn0胶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的抗菌活性,将其应用在纺织功能整理剂上会有很大的潜力。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