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绸天然染料印染过程 在1856年发明合成染料以前,所有真丝绸染色和印花均采用源于动植物和矿物的天然色素,这些天然染料在真丝绸上可染得绚丽多彩的色泽,而且其色牢度并不逊色于现在使用的合成染料。源于植物的天然染料品种较多,中国古代常用的有靛蓝、茜草、红花、紫草、绿草、黄栀等。动物源染料较少,主要有虫胶紫、胭脂红:等。矿物质颜料有丹砂、粉锡、铅丹、大青、宅青、赭石等。古代印染方法除了缸染以外,有描绘法、扎染法、蜡染法、凸版和镂版印花法。但是天然染料的提取、配色以及在织物印染中的应用都不如合成染料方便,而且天然染料难以预制成随时可供应用的稳定剂型。因此,天然染料很快被合成染料淘汰。1996年德国:开始禁用部分偶氮染料,科学家发现这些染料对人体有致畸变、致癌和致过敏等危害。这唤起了人们对绿色环保染料的重视。天然染料尤其植物源染料正是一种对人体非常安全的绿色产品,而且很多种可提取染料的植物又是有一定疗效的草药,在染色同时可使织物获得一定的保健治疗功能。许多植物染料带有一种特殊清香,这也是有别于合成染料的一大特色,很多青睐天然染料纺织品的消费者正是为这种独特清香所吸引。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回归天然染料和天然纤维的纺织品时尚潮流,采用天然染料印染的真丝、棉等天然纤维纺织品成为附加值很高的时尚产品,而且其市场前景看好。现代较多采用的天然染料印染方法以浸染和筛网印花为主,而应用最多的天然染料则是植物源染料。
植物源染料是从植物的根、叶、树皮、茎杆或果实中提取的,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类胡萝b素类、姜黄素类、蒽醌类、靛蓝类、叶绿素类和鞣质类(又称为单宁类)等。类胡萝b素广泛存在于植物叶片、块茎、果实中,它包括叶红素和叶黄素两种,在酸性条件下易氧化褪色。姜黄素存在于郁金植物和药姜黄的根茎,不耐光照。蒽醌类染料存在于植物根中,多种重要的红色天然染料均属此类化学组成物。蒽醌类染料的耐光牢
大多数天然植物染料均为媒染染料,其本
总之, 目前天然染料尤其是植物染料在真丝绸印染中的应用尚在试验探索阶段。我国植物染料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度很低,应引起真丝绸印染行业重视,以顺应国际时尚潮流。植物染料尤其适宜于小批量高档真丝绸印染,它不仅可提高真丝绸产品附加值,并且能吸引更多崇尚健康绿色理念的消费者群体选购真丝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