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GB/T3923.1一l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在YG(B)026D一250型电子织物强力仪上测试。
1.9纤维直径测定
纤维直径按照ZBW21003-1986的显微镜法进行测试。
1.10蛋白多肽释放速率测试
在酶处理过程中,每隔10min于A=280nm处测试酶解液的吸光度。为排除水解液中悬浮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另测试水解液在A:=310nin处的吸光度(蛋白质在该处没有吸收),由二者吸光度差绘制蛋白多肽吸光度一时间曲线。
1.11羊毛的溴Allw6rden反应
取羊毛数根置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在视频显微镜下调焦观察,直到纤维清晰可见,从盖玻片边缘滴入饱和溴水,并开始计时,2min后拍摄照片。显微镜放大1400。
1.12羊毛织物润湿性测试
润湿时间测定参照AATCC39—1980《织物润湿性评价》,记录20L去离子水在织物表面被完全吸收所需时间(min)。润湿接触角测定使用DSA100液滴形状分析仪,记录20L去离子水滴至织物上20s时水滴在织物表面所形成的接触角,测试5次取平均值。
1.13SEM观察
将纤维表面镀金后,采用Quanta200进行测试,电压为5kV,放大倍数为2400。
2结果与讨论
2.1不同处理工艺对羊毛防毡缩效果的影响试验考察了不同工艺处理后羊毛织物的毡缩率,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未处理羊毛织物的毡缩率在35%以上,单独角蛋白酶处理样的毡缩率仅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角蛋白酶降解底物的过程相当缓慢,如Thermoanaerobacter产角蛋白酶处理羊毛10d后才能达到很好的降解效果。单独使用蛋白酶处理样的毡缩率为18.1%,2种酶一浴法处理后,织物的毡缩率下降到4.46%,防毡缩性能显著提高,已达到机可洗效果¨。因为角蛋白酶可使羊毛鳞片外层的角蛋白丧失不溶性和抗酶解的能力,蛋白酶可在角蛋白酶作用鳞片处进一步降解鳞片内层含硫量很低的非角质化蛋白质,2种酶的协同作用能使羊毛鳞片充分降解,因此织物防毡缩性能提高。
2.2不同处理工艺对织物减量率的影响
经测试计算得知,单独使用角蛋白酶和蛋白酶处理织物的减量率仅为1.03%和2.44%,而角蛋白酶+蛋白酶一浴法处理织物的减量率达12.39%。分析原因可能为:角蛋白酶对鳞片的降解以变性作用为主,即使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形成变性角蛋白,而转氨基和水解作用不明显,变性角蛋白未进一步降解,因此单独角蛋白酶处理的羊毛织物减量不大;而角蛋白酶对鳞片的变性作用能增加蛋白酶的可及度,促进蛋白酶对鳞片的降解;因此二者一浴法能有效降解鳞片蛋白,羊毛织物减量明显。
2.3不同处理工艺对织物强力的影响
羊毛强力的损失主要与纤维皮质层的损伤有关。由于蛋白酶对表层蛋白的水解速度较慢,所以水解作用首先从鳞片内层的细胞间复合物(CMC)开始逐渐过渡到外层,从而造成羊毛的内部损伤,表现为织物强力下降。表1示出不同工艺处理后织物的强力和纤维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