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抗静电整理
合成纤维织物由于含湿量低,结晶度高等特性容易产生和积累静电。抗静电整理是用化学药剂施于纤维表面,增加其表面亲水性,以消除或减轻纤维上的静电的工艺过程。其主要方法是在疏水性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使纤维表面亲水化,也可使纤维表面离子化。织物的抗静电整理的效果和持久性都不如织造时用导电纤维、纱线来混纺或交织更有效。
25.易去污整理
易去污整理是使织物表面的污垢容易用一般洗涤方法除去,并使洗下的污垢不致于在洗涤过程中回污的工艺过程。易去污整理的基本原理是用化学方法增加纤维表面的亲水性,降低纤维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最好是表面的亲水层润湿时能膨胀,从而产生机械力,使污垢能自动离去。在织物表面浸轧一层亲水性的高分子材料。
26.防霉防腐整理
防霉防腐整理一般是在纤维素纤维织物上施加化学防霉剂,以杀死或阻止微生物生长。为了防止纺织品在贮藏过程中霉腐,可用对产品色泽和染色牢度无显著影响、对人体健康也比较安全的水杨酸等防腐剂处理,对于露天淋雨条件下使用的纤维素纤维纺织品,可用比较耐水淋洗的防腐剂进行浸轧处理,纤维素纤维经过变性处理后,也有良好的防霉防腐性能。
27.防蛀整理
防蛀整理主要是针对毛织物易被虫蛀,而对毛织物进行化学处理,毒死蛀虫,或使羊毛结构产生变化,不再是蛀虫的食粮,从而达到防蛀目的。
28.阻燃整理
纺织品经过某些化学品处理后遇火不易燃烧或一燃即熄,这种处理过程称为阻燃整理。其主要原理是改变纤维着火时的反应过程,在燃烧条件下生成具有强烈脱水性的物质,使纤维炭化而不易产生可燃的挥发性物质,从而阻止火焰的蔓延。阻燃剂分解产生不可燃气体,从而稀释可燃性气体并起遮蔽作用,使纤维不易燃烧或阻止炭化纤维氧化。
29.涂层整理
涂层整理是在织物表面(或双面)均匀地涂上一层或多层成膜覆盖物。涂层在现代织物中应用越来越广,在高分子材料中增加一些添加剂,可使涂层织物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性能。
30.夜光整理
采用夜光涂层整理的织物可以制造一种特殊功能的服装,这种面料的制成品在无光或漆黑的夜晚能显现光亮标志。光致发光固体有无机和有机两种,主要是高纯度的硫化物。
31.反光整理
反光整理是采用玻璃微珠或彩色的透明塑料微球粘附在织物表面上的一种加工方法。通过反光整理后的织物在黑暗中遇到光束能产生定向反射。
32.抗紫外线整理
抗紫外线整理主要是在天然纤维织物上添加防紫外线剂(紫外线反射剂或紫外线吸收剂),其方法主要有两种:浸轧法和涂层法。
33.抗菌防臭整理
抗菌防臭整理是采用对人体无害的抗菌物质,通过化学结合使它们能够保留在织物上,经过后来的缓慢释放达到抑菌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是有机硅季铵盐法。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