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经纳米银溶液处理后烘干,水洗5次,烘干,用0.08g/mL硫化钠溶液浸泡5min,烘干,测定织物白度。水洗可去除织物表面的吸附银,因而白度可反映织物上的有效载银量。
(2)白度在SBDY-1数显白度仪上测试,以白度保留值表示。将待测织物叠8层测试白度4次,取平均值。
(3)手感 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即采用“捏、摸、抓、看”的方法,评定织物的滑爽、软糯、丰满、弹性、挺括、身骨和活络度等手感特征。为了更直观地进行比较,采用5级表示法,1级最差,5级最好。
(4)抗菌性能 参照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附录D,以振荡法测定织物抗菌性能,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试样的抗菌性能以抗菌率表示,按式
(1)计算:
抗菌率=[(A-B)/A]×100%(1)
式中:A———未处理织物上的活菌数
B———处理织物上的活菌数
(5)抗菌效果耐洗性 参照FZ/T73023-2006《抗菌针织品》中附录C的简化洗涤条件及程序,对待测整理织物进行标准洗涤。洗涤条件及步骤:用2g/L标准合成洗涤剂,浴比1∶30,水温(40±3)℃,投入试
样,洗涤5min,然后于常温下用自来水清洗2min,计为洗涤1次。多次洗涤后测试其抗菌性能。
(6)扫描电镜 用KYKY-2800扫描电镜观察纤维整理前后的表面形态。
2结果与讨论
由于纳米银带负电,而壳聚糖带正电,两者一浴加工时会使整理液产生絮凝,因此纳米银/壳聚糖抗菌整理分两步法进行。
2.1纳米银整理工艺
2.1.1纳米银整理剂用量
纳米银整理液的用量会影响织物的抗菌效果和织物白度。纳米银整理液含量过高,会使纳米银大量附着在织物表面,降低织物白度;用量过低,则会影响织物的抗菌效果。改变纳米银整理剂用量,对织物进行整理,测定整理织物的白度,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随纳米银整理剂用量增大,整理织物白度下降;纳米银整理剂用量为40μg/L时,两者白度差达到最大;再增加纳米银整理剂用量,白度差变小,说明织物上的纳米银浓度趋于平衡,吸附在织物表面纳米银的量增加。从经济和实用角度考虑,取纳米银整理剂用量为60μg/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