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MEE对高粘度氨基硅油微乳化性能的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由表3可见,当体系pH值>7.0时,透光度很低,只能形成不稳定的白色乳液,且离心稳定性较差.而体系pH值降到7.0以下时,透光度迅速增加,且能形成稳定的微乳液.研究发现,酸可中和硅油中的氨基,形成带正电荷的双电层,使乳液粒子之问产生斥力,从而使乳液微粒难以接近、聚合,有利于微乳液的形成.但酸性不宜过强,否则应用时会损伤织物.所以,氨基硅油微乳液pH值控制在5.5~6.0即可.

2.2 氨基硅油微乳液粒径分析及性能

由图2可见,氨基硅油微乳液的粒径均在50 nm以下,且形状比较规整.

由图3可见,粒径分布图出现了2个峰,且粒径范围都是在50 nm之内,与图2结果相对应.另外,在此微乳液中,低位峰所对应的粒子数目和体积占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按本试验方法可制得粒径在50 nm以下且分布窄的氨基硅油微乳液.

2.3 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应用性能

由表4可见,与空白样相比,经过氨基硅油微乳液处理过的纯棉织物和涤纶织物的硬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织物的柔软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由于氨基硅油粘度越大其在织物上的成膜性越好,手感越柔软,硬挺度也就越小.所以,处理样2的硬挺度降低幅度较处理样1大,其综合手感也最好.从整体上来说,所配制的氨基硅油微乳液对棉布的整理效果比对涤纶好,原因是棉纤维上主要极性基团羟基和氨基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使得氨基硅油能在其织物表面产生很强的定向吸附和交联,而涤纶上酯基和氨基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I

 

在进行产品应用性能的试验过程中,所配制的氨基硅油微乳液没有出现分层、破乳、漂油等现象,所整理的织物样品也没有出现油斑.

3 结论

(1)I)A高粘度氨基硅油为原料,m(MEE一8):m(MEE一5)=4:l为复合乳化剂,正戊醇为助乳化剂,成功制得固含量为20%的氨基硅油微乳液.其中乳化剂用量42%(对氨基硅油质量),正戊醇用量7%(对氨基硅油质量),pH值为5.5~6.0,得到的微乳液粒径<50 nm并且分布较窄.

(2)氨基硅油微乳液(粘度18 000 mPa·s)比低粘度氨基硅油微乳液(粘度3 000 mPa·s)对织物柔软性能提高更多,且在应用过程中性能稳定.
 

<<上一页[1][2][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