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MEE对高粘度氨基硅油微乳化性能的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3日

1.4 应用

布料:纯棉平纹布、纯涤纶平纹布;处理液质量浓度:25 g/L;工艺:织物二浸二轧(带液率80%)一烘干(80℃,3 min) 焙烘(160℃,2 min)一水洗一烘干.

1.5 应用性能测试

手感:由试验室多名员工对氨基硅油微乳液处理过的织物柔软性、平滑性、蓬松性等进行手感触摸打分,取平均值(分1~5级),5级最好,1级最差.织物硬挺度是表征柔软效果的一项指标,硬挺度越小,柔软效果越好.硬挺度用弯曲长度表征,利用斜面法测试试样的滑出长度,计算其弯曲长度.将规格为25 cmx2.5 cm的各待测样在LLY一01B型电脑控制硬挺度仪上测量硬挺度,每个测试4次.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氨基硅油微乳液性能的因素

2.1.1 乳化剂及其配比

氨基硅油常用的非离子乳化剂有多种,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系列、异构醇醚(C 。、C。 )系列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近年来,由于APE0系列表面活性剂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许多国家和组织已明确禁止使用. 异构醇醚系列性能优越,但价格较贵.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MEE)是近年来研发的一种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杰出的渗透性和乳化能力,

与AEO系列相比,有原料便宜、低泡、对油脂增溶能力强等特点.另外,MEE的皮肤刺激性比AEO小,更易生物降解.基于上述原因,选用MEE系列表面活性剂中的MEE一8与MEE一5按一定比例复配用于高粘度氨基硅油乳化,最终得到一组乳化效果较好的配比.由图1可知,当m(MEE一8):m(MEE一5)=4:1时所得微乳液的透光度最好,且微乳液体系均匀无漂油.所以乳化剂复配比选择m(MEE一8):m(MEE一51=4:1.

2.1.2 乳化剂用量

由表l可见,当乳化剂用量较少(<4O%)时,只能形成乳状液,离心稳定性差.微乳液形成原因之一是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溶液对油或水的增溶作用.当乳化剂用量较少时,硅油不能完全被增溶,易形成粒径较大的乳状液;乳化剂用量40%时得到稳定的氨基硅油微乳液,但颜色不如乳化剂用量42%得到的微乳液,考虑成本,选择乳化剂用量42%.

2.1.3 正戊醇用量

在微乳液的制备中,加入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中等链长的醇)很有必要.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筛选,选择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形成时,正戊醇能够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并可增加界面膜的柔软性,使界面更易流动,减少微乳液生成时所需的弯曲能,使微乳液液滴容易生成.另外,对于粘度大于10 000 mPa·S的氨基硅油,在配制微乳液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硅油挂壁和乳液搅拌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影响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应用效果.而正戊醇作为有机溶剂能够有效降低氨基硅油的粘度.由表2可以看到,随着正戊醇用量的增加,氨基硅油粘度不断降低,可有效避免因搅拌不均而产生的絮状物,对微乳液的形成及稳定非常有利.综合乳化效果和成本,正戊醇用量选择7%(对硅油质量).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