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抗菌防臭吸湿整理:
(1)工艺处方:
SCJ-891 50克/升
吸湿排汗整理剂SW 40-50克/升
渗透剂 2克/升
涤加白剂 0-3克/升
柔软剂(亲水性) 30克/升
(2)工艺流程:浸轧工作液(20-40℃ ;轧液率 70%)→热风烘干(80-110℃ 6-10分)→拉幅(160-170℃ ,30秒)→水洗→烘干
(3)注意事项:由于吸湿整理剂与涤纶分子组成单元的结晶形态相同,在高温下能产生结晶反应,使涤纶表面产生吸湿层,从而具有亲水性。在整理过程中,所采用柔软剂非常重要,一定要用亲水性柔软剂,才能使涤棉织物亲水效果优良。对于某些有拒水作用的柔软剂,加入后会阻碍亲水剂的接枝通道,形成拒水膜。
四.测试结果:
目前国内对吸湿舒适性尚无统一标准,但依据首先汗水润湿衣服,然后渗透到表面,通过蒸发散热,(如图一所示)。根据这个原理,我们用毛细效应和水滴扩散来检测吸湿效果。
放湿
移动 衣服
。 。 。 。 吸湿 。
。 。 。 。 。 。 。
。 。 。 。水蒸气。 。
皮肤
图一
评定织物的服用舒适性的特性指标包括三个基本因素:纺织品对于热的传递性能,织物对对水分的传递性能,以及纺织品对空气的传递性能。这三个因素对于不同季节,不同层次的服用织物其所占的权重是不同的,对于冬季内衣着重考察热传递性和空气传递性这两个因素,对于夏季外衣着重考察水分传递性和空气传递性这两个因素。
1.毛细效应测试结果:
毛细效应:大于10cm/30min ( 取样分别在织物左中右三个部位,最后取平均值)
2.水滴瞬间扩散实验结果:
方法:在布的下面垫5片透水试纸,将5ml的水滴于样布上,计算出水滴完全渗.入织物所需的时间(sec),并作10次的测试,再取其平均值。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秒 0.45 0.43 0.51 0.47 0.45 0.53 0.44 0.41 0.55 0.47 0.47
3.抗菌实验结果:
(1)防螨性能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防螨抗菌织物对尘螨、革螨、恙螨的驱避率都大于99%。
(2) 抗菌谱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防螨抗菌整理后的织物可以完全杀灭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蜡状芽胞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白色念球菌、青霉菌、黑曲霉菌等有害菌。
(3)防螨抗菌织物耐洗涤性:
洗涤50次后对尘螨、草螨、恙螨的驱避率达95%以上。淋球菌(941748国内流行株)、淋球菌(WHO Q6国际标准耐药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389)、大肠杆菌(ATCC 8099)、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石膏样小芽胞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枯草杆黑色变种芽胞(ATCC 9372)等在未洗及洗涤30次、50次、100次后的抗菌织物上完全不生长,抑菌率达99%以上,该防螨抗菌整理布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
结论:
涤棉织物通过吸湿排汗抗菌防臭整理,使涤棉混纺面料这一传统产品在使用舒适性能上得到根本改善,改进了吸湿效果,提高了卫生条件, 并且比棉织物具有更优异的强力和挺括度以及尺寸稳定性,赋予面料杰出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柔软手感,优异的耐水洗性和易去污性。成为著名名牌的高档衬衫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