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纳米银溶液的TEM分析
取一定量纳米银溶液,滴加于铜网上,自然晾干后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测试条件:加速电压为200kV,点分辨率为0.24nm,线分辨率为0.14nm。
由图2可知,仙人掌还原制得的纳米银粒径小,均匀性好,分散性好。说明仙人掌中不仅含有可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单质的还原性物质,还含有一定的稳定性物质,可以保证生成的纳米银不发生团聚。
2.3 纳米银溶液的紫外吸收性能测试
取一定量的纳米银溶液,稀释后放入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试溶液的紫外吸收性能,其紫外可见光谱图如图3所示。可见其吸收峰大约在410nm左右,一般认为这是由球型纳米银粒子的等离子体共振引起的[10-11]。
图3 纳米银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3 桑蚕丝织物整理及抗菌性能
采用浸渍法整理桑蚕丝织物,浴比为1:100。取80mL仙人掌液,加入10mL脓度为0.01mol/L的银氨溶液,65℃浸渍60min,自然状态下晾干,测试整理后桑蚕丝织物的抗菌性能。参照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选用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测试菌种。
3.1 仙人掌纳米银整理桑蚕丝织物的抑菌圈
图4示出使用仙人掌纳米银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图中间为未经整理的桑蚕丝织物,周围的4块为整理过的织物。可以明显看出,4块整理过的织物有很好抑菌效果。
3.2 仙人掌纳米银整理桑蚕丝织物的抑菌率
测定未整理织物与纳米银整理织物中细菌数量的变化,评价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细菌数量。织物试样的抗菌性能以抑菌率表示:
抑菌率=(1-B/A)×100%
式中:A为未整理织物上的活菌数;B为纳米银整理织物的活菌数。
图4仙人掌纳米银整理桑蚕丝织物的抑菌圈
表1示出整理前后仙人掌纳米银桑蚕丝织物银含量及抑菌率,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洗涤之前,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能够到达99.8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可以达到99.93%,有非常好的抑菌效果。将织物洗涤50次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然可以达到98.56%和98.64%。由此可知,仙人掌纳米银整理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耐洗性能。
表1 仙人掌纳米银整理织物洗涤前后的银含量及抑菌率
4 结 论
1)利用仙人掌汁液可生物合成纳米银,且粒径较小,分散均匀。
2)用仙人掌纳米银整理后的桑蚕丝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将10mL浓度为0.01mol/L银氨溶液加入80mL仙人掌溶液中,整理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以达到99 8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9.93%。
3)经仙人掌纳米银整理后桑蚕丝织物的抗菌性具有优异的耐洗性能,经过50次洗涤后,其抗菌性能依然保持在98%以上,说明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耐洗性能。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