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整理工艺为165℃焙烘2分 工作液PH值(冰醋酸)为4-4.5
从表中可知三防和易去污两只产品复配,防水和防油性能较好,但是易去污性能比HPC-6差半级。
2.3.2焙烘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2.3.2.1织物选择:全棉20×16×128×60纱卡。
2.3.2.2焙烘温度和时间直接影响三防和易去污的效果,我们通过试验确定三防整理剂HPC-6的合适的工艺,试验结果见下表。
注:HPC-6用量100g/l, 工作液PH值(冰醋酸)为4-4.5
从以上工艺可以看出,HPC-6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175℃X45秒效果较好。
2.4 三防易去污整理剂在五防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织物的服用要求,不仅要求具有三防易去污效果,也需要提高织物的免烫效果,使服装集多功能于一身。
2.4.1树脂浓度对免烫效果及强力影响:
2.4.1.1织物选择:全棉20×16×128×60纱卡。
2.4.1.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用不同的树脂进行了免烫等级,强力指标的测试:
注:催化剂CS-200用量:树脂用量的30% 焙烘温度:175℃X45秒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随着树脂用量的增加,平整度增加,但是降强也加大,这是因为树脂用量增加,提高了树脂和纤维素分子间的共价交联,限制了纤维素结构单元的相对位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树脂用量为60g/l。
2.5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得出“五防”的最佳工艺处方:
配方(克/升):
免烫树脂 NFD 60
三防易去污 HPC-6 100
三防交联剂 HPA-3 10
柔软剂 DT-3040 15
催化剂 CS-200 18
工作液PH值(不用调) 4
工艺:印染半成品→浸轧整理液(带液70%)→烘干→焙烘(175℃×45秒)
2.5.1产品测试:
2.5.2结果分析:
2.5.2.1 常规的三防+易去污整理,分别加入三防和易去污两种助剂,还要合理调整两种助剂的用量。三防易去污整理剂HPC-6,只用一种助剂,做到了三防和易去污效果的完美结合。相比较而言,本工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三防易去污效果好。
2.5.2.2 三防专用交联剂HPA-3,显著提高三防易去污助剂的耐洗性。HPA-3可以使聚合物之间及聚合物与纤维之间的牢固结合,提高皮膜的强度和粘着性。提高织物上含氟聚合物的含量。
2.5.2.3为了改善织物的撕破、耐磨、外观及手感,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柔软剂。但一般的有机硅类柔软剂,会明显降低三防和易去污性能,因此必须认真的谨慎的选择。而柔软剂DT-3040,对三防易去污的整理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2.5.2.4 低甲醛免烫树脂NFD,用NFD 树脂整理的织物,游离甲醛含量低,免烫效果好,黄变小,降强小。
3.三防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3.1色光的控制:
色光的控制在多功能整理织物的生产中至关重要。高温交联反应,在织物的纤维表面形成了一层连续性的薄膜,从而改变了纤维表面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使织物的色光发生变化。因此,染色必须全工艺打样,以多功能整理后成品织物的色光样为参照,确定染色标样。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参数。
3.2半成品控制:
织物含杂:轧整理剂之前的半成品必须充分洗除织物上的胶类,浆料和前处理中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染料或印花半制品要求水洗彻底,尽可能去除染色助剂,残留浆料、碱、印花浆料、表面活性剂等。布面PH值控制在6-7之间,可在染色水洗的最后一格用醋酸中和布面,但是对于厚重织物醋酸只是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外酸内碱,即使增加用量,也无法使布面和内部的PH一致。我公司的中和酸PC-01,对织物的渗透性好,可有效防止织物形成外酸内碱的情况。而使在储存过程中,由于纤维内部的碱性,造成布面游离甲醛的升高而超标。
3.3柔软剂的影响:
生产中为了保证三防效果,一定要避免有机硅柔软剂,只要工作液中存在微量有机硅柔软剂,防水防油和易去污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所以对机台的清洁要彻底,料缸、轧槽、导引布都不能含有机硅柔软剂。
3.3工艺的控制:
3.3.1烘干:轧佘率70%,热风烘干为宜,以防直接加热,引起树脂泳移和过早交联,烘干落布后要及时焙烘,否则,织物的长时间存放会引起树脂的过早交联,导致织物平整度下降。焙烘前布面必须均匀烘干。
3.3.2焙烘:焙烘时一定保证焙烘温度和时间达到工艺要求,否则影响织物平整度及甲醛含量超标,三防易去污助剂无法发挥优异的性能。
4 结论:
4.1 三防易去污产品,减少工序,操作方便,产品质量稳定。
4.2选择相容性、配伍性好的助剂,选用最佳工艺,才能做到多功能整理各性能的最佳发挥。
4.3选用环保型多功能整理剂,是实现清洁、环保生产过程的基础,是生产生态、绿色功能性整理产品的保证。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