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种类型染料的Wgt范围和△H在一1~+1间的数目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
表3数据显示,M型染料染粘棉双面交织物的同色性最好,△H在-1~+1内的数目最多,即M型染料
在浸染工艺中同色性效果较优。从Wgt值看,都小于100% ,最高66.00%,即粘胶得色量始终大于棉。这是因为粘胶纤维存在皮芯结构,皮层结构紧密,阻碍染料的吸收与扩散,而芯层结构疏松,对染料的吸附量高。60℃恒温浸染或95℃浸染时,温度较高,粘胶纤维的皮层结构打开,芯层结构疏松而大量吸附染料,导致粘胶纤维得色比棉深。因此,选用M型染料浸染法染粘棉交织物。
2.1.2 不同染色工艺的效果
M型染料选择60℃ 恒温染色,80℃ 降温染色和40℃ 升温染色,染色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Wgt随初染温度的降低而略有增加。总体来看,6O℃恒温法,80℃降温法和40℃升温法的同色性效果差异很小。因为固色温度都是60℃,粘胶的皮层已经打开,大量的染料吸附于粘胶面,使棉的得色量大大降低。另外,△H在一1~+1间的染料个数均为7。
2.2 冷轧堆染色
四类染料采用冷轧堆染色工艺,按表5工艺单独染色,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M型染料的Wgt超过100% ,说明在低温条件下染色,棉的得色量超过粘胶,粘胶纤维得色比棉浅。有8个染料的△H值在-1~+1之内,说明M型染料采用冷轧堆染色工艺,粘棉双面交织物的同色性有了很大提高。
K型染料的Wgt在39.80% ~51.8% ,说明粘胶的得色量比棉高。有4个染料的△H值误差在-1~+1之间。KN型染料的Wgt在94.76% ~125.69% ,△H值误差在-1~+1之间的染料有3个。这是由于乙烯砜型活性基不耐碱,所以△H值在-1~+1之间的染料个数减少。F型染料的Wgt在115.52% ~145.58% ,说明棉的得色量比粘胶高,△H值误差在一-1~+1之间的染料有5个。
2.3 浸染工艺和冷轧堆染色工艺比较
将四种活性染料浸染工艺和冷轧堆工艺的统计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见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