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稳定剂D质量浓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在渗透剂质量浓度为4g/L时,按2.2节漂白工艺处理棉织物,稳定剂D质量浓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当pH值9时,稳定剂质量浓度超过lg/L以后,织物白度随稳定剂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由于漂液的碱性较低,少量的OH一并不能充分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漂白所需的有效组分HOO一,而稳定剂的加人更进一步抑制双氧水分解,因此,随着稳定剂质量浓度的增加,织物白度呈下降趋势。由图1还可以发现,当漂白工作液的pH值为9时,漂白后织物的白度仅为65左右,与传统漂白效果相差甚远。
当pH值1l时,随着稳定剂质量浓度的增加,织物白度逐渐升高,在质量浓度为4g/L时,白度达到最大值,稳定剂质量浓度继续增加,织物白度开始下降。这是由于pH值为11时,漂液碱性较强,大量OH一的存在,使得双氧水分解迅速,而稳定剂的存在可以有效控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使双氧水在总的漂白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氧化能力,对织物进行充分的漂白。但如果稳定剂的加入量过大,会使双氧水分解速率过慢,影响漂白的效率。因此,稳定剂D质量浓度可选择为4g/L左右。
2.5氧漂活化剂质量浓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2.5.1pH值9时活化剂A用量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取稳定剂D质量浓度为1g/L,按2.2节漂白工艺处理棉织物,活化剂A质量浓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活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织物白度随之提高;当活化剂质量浓度为0.6X10g/L时,白度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加活化剂质量浓度,织物白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活化剂A的主要组分是双核锰络合物,其可以与双氧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更高氧化活性的单核化合物,从而对色素分子进行破坏,提高双氧水漂白的效果。但体系中加人过多的金属络合物,则会使双氧水迅速分解,生成的有效漂白组分无法及时与织物中的色素发生反应。虽然少量活化剂的加入对漂白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提升幅度并不明显,织物白度最高也仅为67左右。这主要还是由于漂液的pH值较低,不利于双氧水的分解,导致漂白效果并不理想。
2.5.2pH值l1时活化剂S用量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取稳定剂D质量浓度为4g/L,按2.2节漂白工艺处理棉织物,考察活化剂s质量浓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织物的白度随着活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活化剂质量浓度增加到6g/L时,白度提高幅度渐缓。活化剂s可与双氧水瞬间反应。
生成比双氧水更具氧化能力的过氧化物,从而提高漂白效果。由于漂液中双氧水质量浓度一定,活化剂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后,漂液中已没有充足的双氧水与活化剂继续反应,因此织物白度提高放缓。因此,活化剂s质量浓度为4—6g/L时,能基本满足漂白需求,可获得与传统漂白工艺相当的效果。对于漂白要求较高的织物,可在考虑工艺成本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活化剂的质量浓度。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