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氨烃基硅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2日

1.3ASO一121硅油的乳化

采用转相法乳化。亦即在室温下称取一定量的ASO一121硅油,加入适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EO4、EO8(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搅拌的状态下慢慢滴加一定量的水;然后加入适量的醋酸,调pH值至6~7,得兰色荧光透明状有机硅微乳液即ASO一121氨基硅微乳液。

1.4应用工艺

1份固体质量分数为30%的AsO一121氨基硅微乳液,有机硅微乳液与水按1:100的质量比进行稀释,配成整理用工作浴液。将斜纹厚棉布在小型轧车上用一浸一轧工艺进行整理,轧余率约8O%;100℃烘干,180。C定形30S,然后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60±2)的条件下平衡24h,进行性能测试。

1.5织物应用性能测试

柔软性:以弯曲刚度表示,按ASTM—D1388-1964测试,采用电脑测控柔软度仪测定,其中弯曲刚度或柔软度越小,布样的柔软性越强;白度:采用荧光白度仪测定,白度值越

大,说明织物越白;吸水性:采用标准滴管(25滴/mL),在距离织物1cm的高度向水平铺展的织物表面滴一滴水,在室温(25℃)静态情况下测定织物吸收完1滴水所用的时间。

2结果与讨论

2.1乳化剂的筛选

在氨基硅油的乳化过程中,乳化剂品种及用量是影响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它主要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和增溶作用来实现氨基硅油的乳化。中和后的氨基硅油具有一定的阳离子性,因此在选用乳化剂时,应避免使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常用非离子型乳化剂。一般来说,非离子型乳化剂增溶作用显著,对电解质稳定,与其它助剂的配伍性也好。非离子型乳化剂在乳液中能大量被乳液粒子表面所吸附,并在乳液粒子表面形成具有空间效应的保护层,防止乳液粒子相互接近而凝聚,从而使乳液较稳定。但高纯度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界面膜通常不紧密,机械强度也不高,故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使用。

因此,本实验选用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O4和EO8复配的乳化剂,经多次实验发现,EO4和EO8按1:1的质量比混合的复合乳化剂对N,N一二甲基一r一氨丙基一r一氨丙基甲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O一121)硅油的乳化效果较好,所得乳液呈蓝色荧光透明状,且在3~6个月时间内稳定。

2.2复合乳化剂用量对氨基硅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聚合物乳液承受外界因素对其破坏的能力称作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乳化剂用量可影响乳液的粒径,进而影响其稳定性;因此,乳化剂对有机硅微乳液的稳定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一定量、相同黏度、同氨值的ASO一121来说,在同一乳化条件下,复合乳化剂(EO4和EO8)占硅油的质量分数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见表1。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