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氨烃基硅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2日

摘要: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一(r′一二甲氨基丙基)一r一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出氨烃基聚硅氧烷,并对其乳液稳定性及应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EO4和EO8按1:1的质量比复合时,乳化效果较好,且复合乳化剂用量为2O%~3O%时,微乳液比较稳定;当固体质量分数为25%或30%、pH值为6~7时,AS0—121微乳液稳定性较好且整理织物的柔软性、白度、吸湿性较好。

 

众所周知,普通有机硅乳液粒径较大,一般为1~3m,颗粒表面的双电层较弱,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易导致油水分离,稳定性较差。近年来,为了克服此缺点,国内外相继研究开发了有机硅乳液的新品种——有机硅微乳液。

有机硅微乳液粒径小于0.15m,外观呈半透明到透明,整个分散体系非常稳定。与普通有机硅乳液相比,有机硅微乳液的粒径较小,具有优良的渗透性、贮存稳定性、耐热性和抗剪切稳定性。因此,有机硅微乳液成为目前有机硅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各种有机硅微乳液中,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简称氨基硅微乳)中聚硅氧烷侧链上的氨基能与纤维上的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发生反应或形成氢键,增加了氨基硅微乳对纤维的亲合力,使被整理织物的耐水性大大提高,并赋予织物卓越的柔软性和弹性,且丰满、滑爽;因此,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相继开发出各种有机硅微乳液。本实验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一(r′一二甲氨基丙基)一r一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制得N,N一二甲基一r一氨丙基-r一氨丙基甲基聚二甲基硅氧烷(AS0—121),并对新合成的ASO一121微乳液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

1实验

1.1主要原料及仪器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工业级,江西星火有机硅厂;N~(r′一二甲氨基丙基)一r一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KH—Si一121):工业品,杭州大地化工有限公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O4、EO8上海伊曼化工有限公司;冰醋酸:纯度99%,西安化学试剂厂;催化剂硅醇钾(碱胶):自制;100%的斜纹厚棉布:密度(经向×纬向,根/10cm)为474×235,布样面积(经×纬)为15×lOcm2。

电脑测控柔软度仪:DC—RRYIO00型,四川省长江造纸仪器厂;荧光白度仪:YQ—Z一48B型,杭州轻通仪器开发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H一600型,日本日立公司。

1.2氨基硅油的合成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250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60gD4、0.1g硅醇钾催化剂、计量KH—Si一121以及六甲基二硅氧烷封头剂,搅拌混匀,加热至110~120℃反应数小时,在120~125℃、42kPa条件下减压脱低沸物30min后,再高温平衡2h;然后,于120℃、78kPa条件下抽真空脱低沸物10min。将产物冷却至室温,得透明状黏稠液体,即N,N一二甲基一r一氨丙基一r一氨丙基甲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记作ASO一121。

[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