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氨基硅油的特征参数
氨基改性硅油有三个重要参数:氨值、黏度和反应性。这三个参数的优劣决定着氨基改性硅油的质量,并会大大影响被处理织物的效果,如手感、白度、色光及硅油乳化的难易程度。
氨值:氨基含量可以由氨值表示,它是指中和1g氨基硅油所需要的1mol/L的盐酸的毫升数。该过程以乙醇为溶剂,以溴酚蓝为指示剂。氨基含量越高,氨值越高,整理织物手感就越柔软、平滑。但是由于氨基中的H为发色团,氨值越高,织物泛黄率越高。
黏度:氨基硅油的黏度一般采用旋转黏度计直接测得。一般来讲,黏度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在织物表面的成膜性越好,手感越柔软,平滑性越好,但其对纤维的渗透性越差,影响织物性能。
反应性:反应性越好,在织物整理时氨基硅油的自交联程度越高,织物的爽滑度、柔软度和丰满度也就越高,尤其对弹性提高越为明显。
2氨基硅油的合成方法
氨基改性有机硅的合成原料大都采用有机硅单体(主要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硅烷偶联剂和适当催化剂等在合适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聚合而成。氨基硅油的合成按照反应介质不同可分为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具体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嘲。
2.1氨基硅氧烷与硅氧烷催化平衡法
这种方法就是氨基硅氧烷与硅氧烷(主要指D4)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平衡反应。
反应机理:D与氨改性有机硅单体间的本体共聚机理鲜有报道,单独的D本体开环聚合报道较多,均认为D4的本体聚合属于典型的阴离子连锁机理,如Grubb和李宝莲[61在对D本体开环聚合动力学进行研究时,均认为该聚合反应为阴离子连锁机理。
2.2催化缩合反应法
聚合分子之间通过脱醇等缩合反应来获得氨基改性硅油的方法。此类反应条件温和,时间短,反应过程很少出现氨基泛黄现象。有专利就是利用该方法制备得到一种新型的亲水性氨基硅油。
2.3氢硅氧烷与烯丙胺加成法嗍
由含氢硅油与不饱和胺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成反应,可制得低聚合度硅油。硅油在强碱作用下进一步与D反应,则制得高聚合度产物。该方法具有加成反应特性,也可直接得到部分产物。
2.4活性聚合一缩合法
该方法属于乳液聚合类型,是指氨基硅氧烷单体与D在乳化剂、催化剂作用下共聚、缩合。一般是乳化剂与催化剂协同作用促进反应体系中形成乳液胶粒,乳化剂与催化剂排列在胶粒表面,反应在胶粒表面进行;D在乳化剂、催化剂作用下水解开环,再与氨基改性有机硅单体发生加成、缩合反应。杨成等人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反应性氨基硅油微乳液,并讨论了乳化剂、催化剂对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