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中,红外光谱曲线B的l737.53cm-1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是酯基特征峰,说明复合羧酸中的羧基与棉纤维的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同时可能由于芦荟分子与棉纤维发生化学作用,在l672.08cm-1处出现了醌型结构的特征吸收峰。3340.07cm-1处是形成氢键缔结一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经过本试验处理后移向3342.12cm-1,说明棉纤维经过复合羧酸整理后氢键遭到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削弱,纤维结构变得松弛,从而有利于芦荟分子在交联剂作用下与棉纤维发生交联。
2.5棉织物整理前后X射线衍射分析
由图2可知,棉纤维处理前后的X射线衍射曲线形状相似,主要特征峰对应的衍射角接近,处理前为l4.7O。、l6.5O。、22.88。和34.09。;处理后(织物增重率12.93%)为14.64。、l6.60。、22.71。和34.14。,说明小分子芦荟蒽醌与复合羧酸处理,没有改变棉纤维的微结构。处理后棉纤维的x射线衍射曲线强度均低于未处理的棉纤维。
经芦荟蒽酉昆/复合羧酸处理后棉纤维的结晶度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小分子芦荟蒽醌化合物不仅可以借助复合羧酸交联剂与棉纤维表面的非晶区共价交联,而且由于分子尺寸小,还可以渗透到纤维内部的无定形区,与纤维分子中的基团形成氢键或离子键等结合力,使棉纤维大分子间作用力遭到破坏,分子链段排列的规整度下降,棉纤维内部结构松弛,从而表现为结晶度略有下降。
2.6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皱性能
选择整理后增重率为12.93%的织物,其抗皱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前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为137.5o,整理后达到221.8o,抗皱性能大大提高。
2.7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按上述复合整理工艺对织物进行整理,选用整理后增重率分别为8.20%(A)、10.32%(B)和12.93%(C)3块试样进行测试,整理前后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如表4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经蒽醌溶液整理后,棉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在整个紫外线波段大幅下降,而且织物吸附的芦荟整理剂越多,织物抗紫外线性能就越强。
3结论
(1)分析芦荟质量分数、CA/TA复合羧酸质量分数以及摩尔分数比对棉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表明,复合羧酸浓度越高,织物增重率越大,抗皱性能得到提高。在CA/TA摩尔分数比为1:1时,整理效果最好。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