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湿率:(m2—m0)/( m1—m0) (1)
(5)透湿性
采用YG601型电脑式织物透湿仪,按GB/T 12704-1991《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测试织物的透湿性能,按式(2)计算透湿量(WVT):
WVT =(24×△m)/(S×t)(2)
式中:WVT—每平方米每天的透湿量/(g/m2·d)
△m 一试样前后质量之差/g
t——测试时间/h
|s——试样的试验面积
(6)回复角
参照GB/T3819-1997(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性的测定:回复角法》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整理剂的溶解性能及稳定性
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性聚氨酯溶液,并静置12h,观察各整理剂的溶解情况及稳定性能,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各整理剂的稳定性依次为Z414>Y410A>N329B>SD一306C+HS—C-5。SD-306C与弱阳离子性的亲水硅油HS—C-5复配,体系很不稳定。因此,选择Z414、Y410A、N329B进一步探讨其吸湿快干性能。
2.2亲水性
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性聚氨酯工作液,对棉盖涤针织物进行整理,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和润湿性能,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织物经整理后,涤纶面的液滴铺展速度明显提高,毛效也得到了提高,说明水性聚氨酯对涤纶具有亲水作用。但是整理剂质量浓度太高,如高于50g/L后,液滴铺展时间延长,毛效也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水性聚氨酯是由共晶链段(或称硬段)和亲水链段(或称软段)相间排列的线性高分子,在高温条件下,可与涤纶纤维分子发生共晶结合(形成坚牢的锚点)。而亲水链段(聚醚链段部分)则暴露在涤纶纤维表面形成亲水性。对棉纤维而言,亲水链段与纤维发生结合,共晶链段则暴露在纤维表面,具有疏水作用。当整理剂浓度较低时,对棉纤维的亲水性影响不显著,毛效显著提高;而提高浓度,虽然能提高涤纶纤维的亲水性,但对棉纤维的疏水作用更大一些,使织物的毛效下降。
由表2还可知,在相同整理剂质量浓度下,三种整理剂的吸湿性依次为Z414>Y410A>N329B。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