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处理前后的大豆蛋白纤维表面形态发生了变化.紫外光处理前纤维表面比较光滑.紫外光处理后的大豆蛋白纤维表面出现了块状物覆盖在纤维表面.由于接枝后的布样经过了反复的洗涤.纤维表面的均聚物已被洗掉.所以紫外光接枝处理能够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表面引入丙烯酰胺大分子印染技术链。
2.3单体浓度对上染率的影响
图3显示的是UV能量0.26J/cm2、光引发剂3%条件下单体浓度与上染率的关系曲线。
由图3可知.上染率随着单体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30%处出现最大值.超过30%后上染率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上染率反而降低这是由于在接枝共聚反应的同时伴随着均聚反应.单体浓度较低时.接枝共聚反应处于优势地位: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单体本身的均聚反应增强.生成更多的均聚物.单体的利用效率降低.从而使上染率降低。因此,选择适宜的丙烯酰胺单体浓度为30%。
2.4光引发剂用量对上染率的影响
在丙烯酰胺30%、UV能量O.26J/cm2的条件下.光引发剂用量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无光引发剂时.织物的上染率较低:随着光引发剂用量的增加.织物的上染率增高:当用量添加到3%后.光引发剂用量继续增加导致上染率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无光引发剂时.UV的光子打开某些化学键形成大分子自由,基.引发丙烯酰胺单体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表面发生接枝聚合:随着光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光引发剂吸收光子的能量后裂解产生初级自由基.转移给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后产生更多的大分子自由基引发接枝聚合.因此上染率增加:当用量增加到3%后.光引发剂裂解成的自由基转移给单体的程度增加.引发单体发生大量的均聚反应.所以上染率有降低的趋势。
2.5紫外光能量和照射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
在丙烯酰胺单体浓度30%、光引发剂3%条件下.探讨UV能量和照射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结果
由表l和图5显示.照射时间越长紫外光能量越大.随着365nm波长UV光源能量的增大.上染率增加.在0.26J/cm2时达到最大.此后随着能量的增大.上染率随之降低。这是因为UV光源能量越大.能够使更多的光引发剂裂解出自由基.提高接枝反应的程度:但当能量超过0.26J/cm时.紫外光引发的自由基浓度增大.使单体均聚反应增加,单体均聚物增多。可见,在能量较大和照射时间越长的情况下.均聚反应的速率大于接枝反应.对上染率的提高产生不利的影响。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