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表征与测试
1.5.1上染率的测定
上染率表示吸附在纤维上的染料占投入染料总量的百分率计算如下式:
上染率=(1-C1/Co)×100%
式中:Co为染前染液的浓度;C1为染后残液的浓度
1.5 .2红外光谱表征
采用SpectrumOne—B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接枝前后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在红外灯照射下.取少量样品和干燥的KBr粉末一起混匀研细.然后压制成透明的薄片.测波数范围为400~4000cm的红外图谱。
1.5.3扫描电镜表征
接枝前后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经表面喷金处理后.用JSM一646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试样的表面形貌。
2结果与分析
2.1红外光谱分析
接枝前后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对比分析可知.有关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特征吸收谱带都在.如3300cm-1附近为N—H键和O—H键的伸缩振动:2900cm-1附近是C—H键伸缩振动吸收峰:1655cm-1是酰胺I的吸收谱带:1543cm-1是酰胺Ⅱ的吸收谱带:1018cm-1、l385cm-1和2860cm-1附近是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聚乙烯醇缩醛结构特征吸收峰:l142cm-1处是聚乙烯醇结晶区羟基的对称伸缩振动:1096cm-1处是聚乙烯醇无定形区C--O伸缩和0一H弯曲振动的吸收峰:849cm-1附近的吸收峰是聚乙烯醇骨架的特征吸收峰这能够说明紫外光没有破坏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原有结构.只是作用在纤维的表面.接枝前后的两条谱带对比.接枝后的试样在1710cm-1附近出现了C—O的特征吸收峰.在617cm处NH,的面外摇摆振动.这些都属于丙烯酰胺的特征吸收峰.由于实验中接枝后的织物经过了反复洗涤.均聚物已经被洗掉.因此表明纤维表面发生了接枝反应。
2.2扫描电镜分析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织物表面形态扫描电镜图.如图2所示。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