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炭长
按照GB/T5456-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向试样火焰蔓延性能的测定》,在LFY-26垂直法织物阻燃性能测试仪(山东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测定。
1.3.3色度指标
在Ul~ascan—XE型测色仪(美国HunterLab公司)上测量,波长扫描范围360—750nm,采用D光源和10o视角。
2结果与讨论
2.1阻燃整理后染色织物的色变及阻燃性能对染色真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整理后织物的色度学指标见表1。
由表1可看出,三种染料染色的真丝织物经阻燃表3不同影响因素下丝织物的色差整理后,明度及色光变化较大,总色差相差很大,而随着染色深度增加,色差有所降低。以红、蓝色丝织物的色变最为严重,黄色色变相对较小。在试验中可以观察到,浅色丝织物经阻燃整理后变得更浅,基本失去原有色泽。
表2列出了不同染色深度丝织物阻燃前后的炭长及极限氧指数。
由表2可见,不同染料不同染色深度下炭长均小于5cm,阻燃效果明显。阻燃整理后,LO/值大幅提高,且随着染色深度的增加,LOI值有所下降,这可能是染料与丝织物部分基团发生反应,使丝织物上可与阻燃剂交联的基团减少所致。但染色深度为5%时,LOI值大于26%,仍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
2.2色变原因分析
为分析产生色变的原因,本试验考察阻燃整理各工艺条件对色差的影响,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以170oc处理丝织物,色差变化不大;磷酸7.5g/L条件下处理对色差的影响也较小;以不同用量交联剂KNITEXCHN处理,色差较温度和磷酸明显;阻燃剂是产生色差的主要因素,随着阻燃剂用量增加,色差变明显,可能是阻燃剂破坏了弱酸性染料的结构所致。
2.3减小色差的措施
2.3.1先整理后染色
多数工艺为先染色后阻燃整理,为研究加工次序对色差是否有影响,本试验先整理后染色,其对色差的影响见表4。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