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绿色表面活性剂"新概念的建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化学品安全性、生物降解性的认识,改变了应用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以前在选用表面活性剂时首先考虑它们的基本功能,疏忽了其对人体健康是否安全和对生态环境是否污染.近年来提出了“绿色表面活性剂”的新概念,即要选用易于生物降解、低毒或无毒、对环境无害的表面活性剂.即使其功能略逊于传统表面活性剂,价格略贵,也倾向于使用绿色表面活性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的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研制成为现代表面活性剂开发的一大热点.重新评价传统表面活性剂和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生态性是十分必要的.
1991年欧洲新成立了专门机构,就工业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他们系统考察了多种用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及其对水资源、海洋生物和人体健康的毒害等.如APEO由于环境危害,从1987年的15万t消耗量减少到1995年的7.5万t,2005年1月起更以法律形式限制使用.
1996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第四届世界表面活性剂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从经济、原料、合成和鉴定、性质和应用、毒性、环境等六个方面对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进行了研讨,其中,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环境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目前,国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对任何一种表面活性剂新品种投放市场之前,厂商都必须提供相关的毒性和生物降解性方面的报告.虽然各国各地区对安全性确定的标准有所差异,作为一个标准,最常用的是欧共体的《危险品的分类、包装和标识》标准日1和美国的(The(ederalHazardousSubstancesAct(USA)1973}.
我国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正在成长之中,但还非常欠缺.大部分产品说明书中如果含有生态安全性能,仅仅标以低毒或无毒、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很小、易生物降解等,很少用数据加以说明.某些专著套用生产厂商产品说明书内容时对一些有毒产品却说是无毒,显然是不正确的.例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属环境激素,可以引发肝组织癌变,扰乱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其中DB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又被欧盟有关法令和Oeko—TexStandard100列为禁用或者严格限制使用I5J,但在该产品说明书的毒性栏中标明为无毒.
国外著名公司比较重视产品安全性,如享斯迈公司产品:羊毛漂白剂ErioclariteB的LD∞约4800mg/kg,分散匀染剂IrgasolDAM的LD50约6200mg/kg,匀染剂AlbegalSET的LD5o>5000mg/kg,并有对皮肤和眼睛刺激性以水中鱼毒性等具体数据,显示出是否有毒和毒性程度,便于应用.
3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
表面活性剂在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和服装、个人卫生用品、食品、化妆品等应用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其安全性.对表面活性剂安全性关注的重点是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现在对表面活性剂选用原则逐渐趋向于首先满足对身体健康、保护皮肤、对人体产生尽可能少的毒副作用前提下,才考虑如何发挥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功能.这种发展趋势促使表面活性剂生产厂商考虑如何重新评价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向消费者提供最安全又最有效的制活性剂的安全性十分必要.表面活性剂的安全陛,综合起来大致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性(胚胎毒性1、致突变性、致癌性、对皮肤或粘膜刺激性、对眼睛刺激性等一系列指标.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