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左右的纺织印染助剂是以各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基本原料进行加工和复配的,开发环保型的纺织印染助剂必需十分注重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安全性.就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致畸性、致变异性和致癌性、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以及表面活性剂生态性(包括水生物毒性、生物降解性),尤其对生物降解性的概念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说,并辅以一些数据加以说明.
1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概况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两亲结构,能够在界面上富集,显著改变界面性质的特殊化学物质.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使之具有润湿、渗透、增溶、乳化、分散、净洗、起泡、稳泡、柔软、抗静电等功能特性.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调控界面性质以及在界面上发生物理和化学过程,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应用表面活性剂时加入量一般很少,但往往能够在相关生产中起到改进工艺、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作用,因此赢得了“工业味精”的美誉,广泛用于石油开采、矿物浮洗、纺织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日用化工、农药化肥、信息材料等领域.80%左右的纺织印染助剂是以各类表面活性剂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和复配或作为辅助性材料.
表面活性剂工业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精细化学工业,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和品种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1990年,全世界表面活性剂的总产量已达到610万t,1995年为930万t,2000年为1080万t,2005年为1250万t.从1995年到2005年的l0年内稳步增长,年增长率约3%t,其中约75%表面活性剂由石油产品制得.Gower公司1997年出版的((Handbooko(IndustrialSur(actants))(第二版)收录的国外表面活性剂的商品牌号已超过21000种,与出版于1988年第一版相比,新增加9000余种删除了7000余种,另有9000余种进行了更新,充分说明表面活性剂的发展13新月异.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始于1956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表面活性剂体系,形成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的45个大类,130个小类表面活性剂的工业体系.2005年我国表面活性剂产量已经达到301.84万t,居世界第二位,表面活性剂品种2005年已达4714个,为2000年的2.35倍,是1996年的3.75倍,能够生产大部分传统表面活性剂品种,见表1.
我国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开发虽然很快,但仍落后于欧美与日本,1998年13本生产的表面活性剂品种已达6139个,而且在不断更新.
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用途可分为家用和工业用两大类.前者是表面活性剂的传统市场,主要是家用洗涤剂和个人护理品,在世界表面活性剂市场上分别占50%和8%左右,其特点是表面活性剂种类少、用量大.后者则为正在不断开拓的新兴市场,约占40%~42%,具有产量少、品种多、应用领域广、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成为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工业表面活性剂的产量占表面活性剂总产量比重从1999年的44.7%增加到2000年的47.55%、2005年的72.26%l,与世界工业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很不一致.主要是工业表面活性剂中水泥减水剂的产量极高,2005年为127万t,占表面活性剂总产量(301万t)l~342%,而且萘系第一代减水剂占80%,是极不合理的分布.因此,其他类型的工业表面活性剂品种和产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