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实验结果及讨论
3.1 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对涤纶纤维结构的影响
由涤纶织物的红外光谱图(图1)可知,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前后及不同的减量率对涤纶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强弱变化有明显的影响。1502 cm-l对应的峰为涤纶织物中的苯环结构;1735 cm-1对应的峰为C=0的伸缩振动峰。图1显示,化学减量处理后,该吸收峰强度加强,并随着减量率的提高,该吸收峰逐渐的加强。当减量率在55%.时,大大强于无化学减量处理样品在该处的吸收峰。这是由于经过化学刻蚀减量处理后,在织物的表面引入了-CO0H基团所引起,随着化学刻蚀减量率的提高,有更多的-C00H基团被引入。因此,该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加强,1238 cm-l及1093 cm-l对应的峰为C-O的伸缩振动峰,这2处的吸收峰也随着化学减量处理的加强而增强,进一步说明了涤纶织物上C-0的增加。
3.2 轧烘焙法的丝胶浓度与增重率
从表l可知,丝胶浓度在3%以下时,随着丝胶浓度的增加,织物的增重率增加较快;丝胶浓度超过3%时,随着丝胶浓度的增加,织物的增重率增加缓慢。由于增重率都比较低,所以改用浸渍法进行涂覆。
表1丝胶浓度与增重率
丝胶浓度% |
1 |
2 |
3 |
4 |
5 |
增重率% |
0.28 |
0.81 |
1.04 |
1.05 |
1.2 |
注:交联剂比例为丝胶的50%,催化剂比例为交联剂的5O%
丝胶浓度与纤维的增重率,丝胶包覆试验结果由图2所示,用增重率来反映丝胶的包覆效果。
增重率随着丝胶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经碱减量处理后进行丝胶包覆处理的纤维增重率要高于未经碱减量处理的纤维,这主要由于经碱减量处理后,涤纶纤维表面因部分组织被水解而留下坑洼[3],有利于丝胶沉积在纤维上面所致。
3.3 涂覆织物的耐洗性——溶失率
从表2可知,未经碱减量处理的涂覆织物和经碱减量处理的涂覆织物,第一次洗涤织物的溶失率都比较高,这是因为涂覆后有丝胶、交联剂黏附在织物表面。但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经碱减量处理的涂覆织物的溶失率逐渐减小,3次洗涤后织物的溶失率基本稳定在2%左右。说明丝胶在交联剂的作用下,与涤纶大分子发生了复杂的交联反应,有一定的涂覆牢度;而未经碱减量处理的涂覆织物,起初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溶失率逐渐减小,这说明它的涂覆牢度不及经碱减量处理的涂覆织物。
表2 涂覆织物的溶失率%
洗涤次数/次 |
1 |
2 |
3 |
4 |
5 |
6 |
未处理涂覆织物 |
11.10 |
4.70 |
3.45 |
2.39 |
1.82 |
1.75 |
碱减量涂覆织物 |
11.07 |
4.76 |
2.16 |
1.87 |
2.10 |
1.87 |
3.4整理前后吸放湿性
在吸放湿性上,测定了设想室外空气为20℃、65%条件下的吸湿率和设想衣服内出汗状态为40℃、相对湿度90%、条件下的吸湿率之差。这种差值越大,则吸收衣服内水蒸气汗,并向衣服外散发的能力就越大,可以说是舒适性良好的材料。为此,对涤纶纤维、减碱量处理的涤纶纤维、减碱量处理后涂覆丝胶的涤纶纤维进行了吸放湿性测定
一般减碱量处理的涤纶纤维和未整理涤纶纤维在吸放湿性上几乎没有变化,而固着丝胶的涤纶纤维的吸放湿性却有显著提高。这是因为涤纶只含数目极少的末端羟基,大多数酯基也被晶体结构封闭,依靠氢键和范德华力与水分子结合,这种结合力是不强的,故回潮率低,吸湿性差。而经丝胶涂覆的涤纶织物,由于丝胶与涤纶大分子发生了交联反应,在涤纶大分子上引入了丝胶大分子,丝胶中含有大量的-OH、-NH2、-C00H等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的结合,除以氢键和范德华力外,更多的以共价键形式结合[4],这种结合是牢固的,故回潮率高,吸湿性得到较大改善。
3.5 真丝化织物染色后的K/S值和色牢度
表3 织物染色后的K/S值和色牢度
|
K/S值 |
摩擦牢度(级) |
沾色牢度(级) |
分散黄SE-GRFL |
18.8004 |
4-5 |
4-5 |
分散红玉SE-GFL |
18.2525 |
4-5 |
4-5 |
由表3可以看出,真丝化织物经染色后表面得色量很高,织物摩擦牢度,沾色牢度,色差等服用性能没有改变,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4 结论
1、化学刻蚀减量处理的涤纶织物的结构,提高了涤纶织物的丝胶涂覆效果,使其具有高的增重率和耐洗性能。
2、将织物置于温度20℃和40℃、相对湿度65%和90%,分别测定织物的回潮率、吸湿性,发现真丝化前后织物的回潮率和吸放湿性得到较大改善。
3、对真丝化保健品进行染色实验,丝胶整理对织物染色性能摩擦牢度,沾色牢度,色差等服用性能没有改变,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