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尝试用环氧化合物作交联剂,采用碱减量和涂覆处理涤纶,将丝胶涂覆于涤纶织物上,并对丝胶涂覆前后的涤纶织物的某些性能进行测试,以求改善涤纶织物的性能。并通过考察PET真丝化改性后对其吸湿、放湿性进行考察和分析,来确定其最佳工艺。然后对PET真丝化后进行初步的染色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真丝化织物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后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考察真丝化对纺织品的染色性能的影响。
l 前言
涤纶是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聚酯纤维具有强度高、弹性回复性能好等优点,但吸湿性、透气性差,如果作为服用面料,涤纶织物的穿着舒适性较差。真丝织物的吸水性很好,将丝胶涂覆在涤纶等纤维上,能改善其性能[1],并使其具有真丝的保健性能。由于制丝及纺织工艺的需要,蚕丝要进行脱胶处理,因此在制丝及丝绸生产厂家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丝胶,如何在减轻含丝胶污水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的同时,将丝胶作为一种天然资源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是一项富有时代意义的课题。
2 实验
2.1 实验材料
细旦涤纶织物,丝胶粉,交联剂EDF0808(环氧类化合物),Na0H,KSCN,1227表面活性剂,乙二胺,无水碳酸钠;保险粉;冰乙酸(分析纯AR,浓度≥99.5%);洗涤剂;细旦涤纶匀染剂;皂粒。
2.2 实验方法
2.2.1 碱减量和涂覆处理方法
碱减量处理:涤纶织物在NaOH 6 g/L、1227表面活性剂3 g/L、乙二胺12%、温度90℃、浴比1:50的条件下进行处理。
轧烘焙法涂覆处理:将碱减量处理的织物浸在含丝胶、交联剂EDF0808、催化剂KSCN的整理液中,浴比为1:50,室温浸10 min,二浸二轧,轧余率100%,然后预烘(70℃,20 min),焙烘(130℃,5min),水洗(清水浸洗10 min),晾干。浸渍法涂覆处理:将碱减量处理的织物投入含丝胶3%、交联剂EDF0808(占丝胶)50%、催化剂KSCN(占交联剂)50%的溶液中,浴比1:50,浸20 min,轧去多余的液体(轧余率为l00%),升温至55℃浸60 min,后取出并轧去多余的液体(轧余率为100%),放入烘箱中焙烘(130℃,5 min),再水洗(清水浸洗10 min),晾干。
2.2.2 染色工艺
采用分散红玉SE-GFL和分散黄200%SE-GRFL进行染色,染料浓度:4%owf,细旦涤纶匀染剂:l g/L,浴比:1:30,pH:5~6。在10min内升温到60℃,然后按照每min升温2℃到120℃,保温25 min,冷却后皂煮(皂粒1 g/L)10min,晾干。
2.3 测定方法
耐洗性:将涂覆处理的织物投入浴比为1:100、温度90℃的去离子水中15 min,测定织物的溶失率。
吸湿性:将织物置于温度23~25℃、相对湿度77%~81%中24 h,测定织物的回潮率。
透气性:在YG46l型织物中压透气量仪上测定。
硬挺度:用斜面法在自制的设备上测定。试样15cm×2 cm,测试原理是将一定尺寸的织物狭长试条作为悬臂梁,根据其可挠性,测试计算抗弯长度,亦称硬挺度。
皂洗牢度:皂洗牢度按照GB/T 3921.1-1997测定,并进行色差测定。
摩擦牢度:耐摩擦牢度的测定(按GB/T3920-1997)进行分析,并进行色差测定。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