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理选择总牵伸倍数
并条机的牵伸范围较大,为5~15倍,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实际工艺条件和质量要求,合理选择总牵伸倍数。因为喂入须条在牵伸过程中产生附加不匀的纤维的移距偏差会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大而增加,而移距偏差的增加势必会影响牵伸质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总牵伸倍数的选配不宜太大,一般而言,6根并合时在7倍以下,8根并合时在10倍以下较为适宜,否则,将不利于改善棉条条干水平。
2.棉条定量的设定
尽管牵伸机构设置较为合理,对棉条定量的适应性较大,但配置的定量也不能太大,以避免因棉条定量过大导致须条间产生分层现象,影响棉条质量。
3 .合理选择主牵伸区罗拉隔距
因采用的是摇架弹簧加压形式,自前至后加压压力分别为300、300、100、400N,加压压力较大且加压稳定,所以在保证加压充分的前提下,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较短纤维的浮游动程,改善主牵伸区的牵伸质量,提高棉条条干水平,主牵伸区罗拉隔距以偏小掌握为宜。纺制长度整齐度较好的纤维时,主牵伸区罗拉隔距可适当放大。
4 合理配置后区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
后区牵伸的主要作用是使喂入的条子略带张力,使纤维伸直,使须条具有一定的紧密度进入中区,再由中区进入主牵伸区后能够稳定牵伸,提高牵伸质量。后区牵伸倍数和后区罗拉隔距对棉条条干的影响较为明显,可结合加压压力、纤维性能及纺制品种等进行优选配置。如果并条工序采用顺牵伸工艺,头并或混一的后区牵伸倍数可偏大掌握,一般在1.65~1.75倍之间,对有的特殊品种,后区牵伸倍数可以达到1.8倍;而末并或混三的后区牵伸倍数可以偏小掌握,一般在1.20~1.50倍之间,特殊品种可以低于1.15倍。末并或混三选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可以有效减少棉结,提高棉条的均匀度水平。
5选好压力棒位置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