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料造成的棉结
2、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棉结
原料造成的棉结是包括杂质、疵点造成的棉结(如棉籽皮上附着的纤维形成的棉结)、棉腊粘着形成的棉结、棉花收摘过程中形成的棉结等。
这些棉结是我们纺纱厂无法控制的。
加工过程中造成的棉结,又可分为原棉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棉结和纺纱流程中形成的棉结。
原棉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棉结主要是指轧花过程中造成的棉结。比如由于锯齿刀片锋利度不够造成的棉结、打包过程中纤维与打包机机件摩擦形成的棉结等。
这类棉结的多少反映了轧花加工质量的好坏,纺织厂在选购原料时可以关注,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进行控制。
与纺纱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棉结是纺织企业需要重点控制的。这类棉结包括松解纤维时形成的棉结,纤维通道的摩擦阻力和粘、缠、堵、挂形成的棉结,以及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的棉结等。。
纤维松解产生棉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纤维因不断受到轴向和径向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应变,部分纤维出现疲劳现象,致使自身强度和抗弯刚度下降,产生弯曲变形而互相扭结形成棉结。
相对而言,自由开松因开松作用柔和,纤维受到应力较小,纤维变形小,因而造成的棉结相对少一些;握持开松作用剧烈,纤维受到应力较大,纤维易被打断、损伤、扭结等,因而造成的棉结相对多一些。
试验证明,经过一次自由打击,棉结可增加10%;经过一次握持打击,棉结可增加20%。
纤维因开松而形成棉结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清花工序的抓棉机、开棉机和梳棉机的给面板-刺辊部位。
清棉机的打手和梳棉机的刺辊对握持纤维的强烈松解作用,是产生纤维变形和形成棉结的主要部位。如刺辊对给棉板—给 棉罗拉握持的棉卷进行梳理时,留下了棉卷中和棉流方向排列一致的被握持的长纤维;而无序的、排列方向不一致的、没被握持的纤维被刺辊齿带走,这相当于有序 的纤维从无序的棉束中抽出,而抽出过程中杂乱的纤维容易被抽、拉、擦、转形成大量棉结,这是产生棉结的主要部位,此棉结大多是松散的大棉结。
对气流纺纱来说,给面板与分梳辊之间也是产生棉结的一个主 要部位。虽然气流纺喂给的原料一般经过了并条加工(生条直供的除外),纤维的定向度、伸直度都较好,但由于气流纺的喂给是单侧主动的喂给方式,在给面板压 力不足、给面板表面状态不良、条子定量过大、纤维表面摩擦性能不良等情况下,纤维易发生分层、打弯等现象,此时容易产生大量棉结。另外,如果分梳辊齿条的工艺参数选择不合理、针齿磨损、分梳辊有倒针、分梳辊缠花、纺杯内负压不足、排风系统风量不足、排杂管堵塞等现象时,会造成纤维的转移状态不良,从而产生大量的棉结。
纤维通道的摩擦形成棉结主要是由于纤维(须条)在通道中受到摩擦,使纤维搓转形成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