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防缩整理工艺
1.5.1整理工艺流程:
二浸二轧(室温,轧余率80%~85%)→预烘(105℃,3min)→焙烘(170℃,2min)
1.5.2工作液配方
醚化2D树脂 80g/L
MgCl2·6H2O 12g/L
pH值 (用柠檬酸调节) 4.2
1.6 性能测试
1.6.1羟甲基含量的测定:按GB/T 5543—2006法。
1.6.2树脂游离甲醛量的测定:用亚硫酸钠法[6]
1.6.3含固量的测定:按GB/T 6284—2006法。
1.6.4织物上甲醛释放量:乙酰丙酮法:按GB/T 2912.1—2009法
1.6.5折皱回复角的测定:按GB/ T 3819—1997法
1.6.6经向撕破强力的测定:用单舌试样法测定按GB/ T 3917.2—2009 法
2、结果与讨论
2.1混合醇组成及其用量的影响
表1、表2、表3是恒定邻苯二甲酸酐用量为混合醇总量的0.5%,反应温度为70~72℃,时间4h,pH值3.1~3.3,改变混合醇的种类和用量所醚化树脂的性能。固定混合醇用量为2D树脂用量的36%,混合醇由66%二甘醇、17%乙二醇、17%甲醇组成时羟甲基相对量为100%(以下同)。
由表1可知,不同醇对醚化树脂的性能有很大影响。羟甲基含量反应了醚化的程度,羟甲基相对量越低,说明醚化度越高[2]。当醇用量相同时,二元醇对树脂醚化性能的影响优于一元醇,因此混合醇以二元醇为主。
由表2可知,将二甘醇和其他醇混合复配,当混合醇组成为66%二甘醇、17%乙二醇、17%甲醇时,醚化度最高,且比单独用二甘醇的醚化程度大,树脂的性能也有所提高。采用混合醇醚化,还能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确定混合醇组成为66%二甘醇、17%乙二醇、17%甲醇(以下简称混合醇)。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