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和德国是开发永磁同步电动机起步较早的国家。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GE公司就研制了一批数百瓦的微型永磁同步电动机。那时,这种电机是在鼠笼转子中加装铁氧体永磁,但由于这种磁钢的磁能积和剩磁密度都很低,其功率因数虽然提高较多,但效率提高较少;西德西门子公司,经过10多年的研究,采用不同的结构型式和铁氧体永磁材料,开发了多种用途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如用于化纤设备的容量为2.5kW、18 000r/min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用于变频器供电的 系列永磁同步电动机。
1973年国际上出现了第一次能源危机,石油、燃料、电力不断涨价,能耗最严重的美国首当其冲。1975年7月联邦能源局FEA委托公司对电动机的节能潜力和高效电动机的发展前景进行调查分析。1976年8月,该公司提交了一份题为《能量的效率与电动机》的报告,引起了美国工业部门的广泛重视。一时间,许多电机厂、研究所和大学相继开发了高效率异步电动机(效率比一般异步电动机约高4百分之),并纷纷研制高效率、高功率因数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功率因数控制器”等各种节能装置。可见,永磁同步电动机是一种高效节能产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70年代后期,发展微型和小型永磁同步电动机已呈世界性趋势。
60年代初期和70年代初期,第一代和第二代稀土钐钴永磁材料 相继问世,钐钴材料的优异磁性能给永磁电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但是,钐、钴均为稀有金属,产量极少,因此,钐钴磁钢的价格昂贵,高达1 000元/kg左右。使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价格也相应提高。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