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新型弹性纤维纺织品染整(三)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9日

3.4XLA弹性纤维纺织品

聚烯烃弹性纤维的代表是XLA弹性纤维,由于这种弹性纤维不含极性基团,所以没有合适的染料染色。这类纺织品染色只染非弹性纤维,梭织物面料通常含3%一5%xLA纤维,例如含XLA纤维的防皱弹性棉织物,包括衬衫、运动衫以及牛仔布等。这些织物具有柔软而不紧绷的弹性,多次洗涤不变形,耐高温、耐氯漂等,它同样可用于含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的纺织品。

由于xLA纤维在低温和低应力下就具有良好的弹性回复性能,在高温下又具有较好的保形功能,所以含这种弹性纤维的纺织品形态稳定,折皱易消除,和一些不耐高温的纤维混纺或交织后,染色前可以不进行预定形,例如其与羊毛、牛奶纤维等混纺或交织品。另外,由于它高温稳定性好,也适合用于需热定形的纤维纺织品。由于XLA纤维的基本组成是聚烯烃,石油溶剂易使它溶胀,所以它不适合采用溶剂染整加工。含xLA弹性纤维的纺织品染整加工工艺主要取决于棉纤维,可按棉织物的染整工艺进行,包括烧毛、精练、漂白及丝光等前处理,染色主要用活性染料,后整理包括拉幅、热定形及相关功能整理等。染整加工整个过程应特别注意保持纺织品良好的手感、弹性和形态稳定性。这种弹性纤维纺织品,纤维的共混状态会直接影响纺织品的弹性和手感。由于它在低张力下易伸长,在常温下回复性不及氨纶,是一种典型的软弹性纤维,所以染整加工时受到的张力比其它弹性纤维低,加工温度和处理时间也宜低和短,有利于提高弹性。另外,染整加工时织物经向张力过大,有可能会出现断纱或破洞。因此,根据xLA纤维与其它纤维共混状态(共混比等),合理制定染整工艺条件。

XLA纤维网络结构的节点由晶体和交联共价键构成,晶体在8O℃左右发生熔化,所以染整加工升温时不仅要控制最高温度,而且要控制升温速率。一般宜在常温下添加染化料,然后缓慢升温至5O℃左右再降低升温速率,以免升温过快,晶体熔化。

高温染色或精练后,溶液温度应降到70℃以下后再排液,纤维降温需缓慢、均匀,有利于纤维分子链重新排列和结晶,消除内应力,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和形态。对于xLA纤维,130℃时分子链就可以充分运动排列,形成稳定的形态结构,故热定形温度只需130℃。共混的纤维热定形温度更高,XLA纤维耐高温,可在更高温度下进行热定形加工。

虽然XLA弹性纤维具有共价键节点,性能较稳定,且不含极性基团,化学稳定性较好,但在染整加工时,在长时间高温和张力作用下,其微结构仍会发生变化,因此物理机械性能,特别是弹性也会受到影响。

表7和表8分别为XLA弹性纤维针织物染色温度和时间对织物弹性回复率的影响。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9/20110909-044844-383.jpg

注:(1)和(2)同上表;(3)表中各值为染色温度分别为25、3O、35和4o℃的平均值。

由表7和表8可看出,染色温度和时间对针织物的弹性回复率均有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针织物经纬向的弹性回复率都减小,温度的影响较时间大。实际上,表中染色温度都不高,最高染色温度也只有40℃(x型活性染料染色),一旦染色温度更高,弹性回复率减少将更明显。从表8还可看出,经向弹性回复率较纬向低,这是由于织物经向在染整加工中受到的张力比纬向大之故。由此可知,这类软弹性纤维的纺织品,虽然弹性结构较稳定,但染整加工对其弹性的影响很明显。为此,染整加工要注意的仍然是温度、张力和时间因素,即温度宜低,张力宜小,时间宜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要多次进行松弛处理,防止经常出现的应力松弛和蠕变现象,使其弹性减弱。只有良好的染整加工工艺,才能获得高弹性的纺织品。

弹性纤维的应用越来越多,各种弹性纤维的弹性组织结构各不相同,它们的弹性有的来源于分子链区段结构,有的来源于结晶单元和分子链问的共价键节点结构,有的则来源于两种弹性不同的并列复合长丝,还有的来源于晶片网络弹性结构,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各不相同。弹性纤维再通过包芯、包覆和合捻制成各种弹力纱后,其弹性将互不相同。弹性纺织品还会随着弹性纤维的含量和在组织结构中的状态而改变弹性。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染整加工的方式、工艺和条件都会极大地影响纺织品的弹性。

<<上一页[1][2][3][4][5][6]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