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小前区隔距,小后区牵伸,在不出“硬头”的情况下,选用较小的钳口隔距,适当提高粗纱回潮率,以减少静电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适当控制粗纱的张力,可降低退绕时的意外伸长,有利于提高成纱条干。粗纱工序工艺参数:粗纱定量4.48g/10m,后牵伸倍数1.25,捻系数95~99
3.5 细纱工序
采取减少细纱后区牵伸倍数、放大后区罗拉隔距、小钳口隔距的工艺原则,前胶辊用无锡兰翔邵氏A65 软胶辊,对减少成纱毛羽、降低成纱棉结效果良好。其主要工艺参数:后区牵伸倍数1.175 倍,捻度91~94 捻/10cm,钳口隔距2.5~3.0mm。其成纱质量指标见表3。
由表3 可见,白竹炭粘胶混纺纱成纱各项质量指标良好,单纱强力CV 值、条干CV 值等主要指标基本与同细度纯粘胶纱线相当,能够满足后工序加工要求,其中CJ/白竹炭粘胶/粘胶混纺纱毛羽略少于两组份的混纺纱。白竹炭改性粘胶混纺纱线发射的负离子效果明显高于同细度普通粘胶纱。
3.6 络筒工序
由于白竹炭纤维易产生静电,因此络筒工序应采用“轻张力、小伸长、保弹性”的工艺原则,络筒速度为900m/min。
4、结语
白竹炭粘胶长度较长,表面光滑且抱合强力差,投料前应进行加湿预处理。与普通粘胶、棉等混纺时,各工序的温湿度、并粗工序和细纱工序胶辊硬度等都对生产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