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采用晕圈法测试织物的抗菌性能。选用自然界和人体皮肤黏膜中较为常见的2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1.4.8 织物扫描电镜分析(SEM)
采用S-4700型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整理前后织物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
2 结果与讨论
2.1 TiO2溶胶制备工艺的确定
分别考察了水、乙二醇、乙醇、回流温度及时间对溶胶的稳定性及紫外透光率的影响,得出溶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n(Ti(OC4H9)4)︰n(HN(CH2CH2OH)2)︰n(CH3CH2OH)︰n(H2O) = 1︰0.8︰20︰0.6,室温反应1h后,再80℃回流1h。测得溶胶的平均粒径为14.3nm。
2.2 织物整理机理
由于纳米TiO2溶胶中H2O极少,且室温下β-CD在水中的溶解度不是很大,而在乙二醇((CH2OH)2)中有较好的溶解性,所以选择(CH2OH)2为溶剂,先将β-CD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加入到TiO2溶胶中,形成整理液。织物浸轧整理液经焙烘转变成凝胶,然后在织物上形成致密的薄膜,将β-CD均匀地包覆在金属氧化物的三围网状结构中,胶粒与β-CD之间的作用力为静电力(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
2.3 β-环糊精用量对织物抗紫外效果的影响
在TiO2溶胶中添加不同用量的β-CD,对织物进行整理,测得织物的紫外透过率见图1。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