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熔粘合工艺中所用的热熔胶为湿固化聚氨酯,其在未交链反应之前是一种热塑性物质,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涂层温度低,热熔胶粘度高,渗透能力差,不能充分嵌入到纤维中;且温度低时,转移的点形不完整,有时甚至只转移了小半部分,导致热熔胶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过小,结果是单个点的粘结强度变差,造成总体的粘结强度偏低,虽然手感会较好,但可能会导致水洗后出现起泡甚至脱落。
涂层温度升高,热熔胶粘度变低,渗透能力增强,能充分嵌入到纤维中;且温度高时,转移的点形完整,与织物的接触面积大,所以涂层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粘结强度的增加,但手感会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硬。
如涂层温度过高,会导致热熔胶粘度过低,一是容易透过织物,产生透胶,粘合强度反而下降;二是与织物的接触面积也会过大,造成手感太硬。
设定涂层温度首先取决于热熔胶的性质,不同的热熔胶都有各自的粘度-温度曲线,要根据所需要的粘度来确定转移温度。其次与织物规格有关,同一种热熔胶,粘合不同的织物,其转移温度也会不同,要根据织物的材质、规格、厚度、紧密度等来确定合适的粘度。
其他因素也会对设定转移温度有影响,如环境温度的变化,冬天与夏天的环境温度差很大,冬天的转移温度可以比夏天的设定得高一些,具体高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涂层温度设定是否合理,要针对不同的品种和要求,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才能逐步调整到位。
4.2涂层及复合的压力
涂层压力直接影响热熔胶从雕刻辊转移到薄膜上的程度。复合压力则影响热熔胶嵌入到织物中的程度。
在热熔复合设备中,涂层系统和复合系统各由一对辊轮组成,其中一个是钢辊,另一个是硅橡胶辊,气缸的压力是不变的,用间隙(单位mm)的设定来间接表示这实际压力的大小。间隙为0时,表示两个辊轮刚好接触;间隙大于0时,表示两个辊轮之间有空隙,未接触;间隙小于0时,表示两个辊轮之间结合紧密,橡胶辊被挤压。
一般热熔胶是涂敷在薄膜上,且薄膜很薄,一般厚度为0.01mm-0.03mm,所以涂层间隙应设定为负值,一般设定为-0.5mm,这样才能确保热熔胶的充分转移。
复合间隙的设定一般为织物厚度的一半,如织物厚度为0.2mm,则间隙设定为0.1mm。对于泼水面料,可以把间隙设定为负值,这样能够提高粘合效果,具体设定为多少,需要试验以后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