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5可知,不同松弛处理后织物的密度增加率差别很大。干松弛处理后,3种织物的纵横向密度增加率相差不多,以棉/XLA织物较大,纯棉织物较低,特别是干松弛引起纵向密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纤维内应力消除后,纤维长度收缩引起密度增加之故。3种织物湿松弛处理后密度的变化也很大,纵向密度增加率远高于横向,而且含氨纶的针织物又大大高于另两种织物。其原因可能是织物在织造等加工过程中纵向受到的张力大,伸长大,在湿态可以充分消除内应力。加上湿态纱线变粗,也使织缩增大。含氨纶的织物由于氨纶弹性回复强,进一步增加了织缩,使密度增加最多。XLA弹性纤维是疏水性纤维,纱线吸水变粗的程度相对较小,因此其密度增加比纯棉织物略低。由此可知,湿松弛效果比干松弛好。3种织物湿松弛的密度增加率基本接近。
松弛处理时间虽有一定影响,但经过一定时间后,影响不大。曾测定松弛24h和48h后的密度变化,基本接近。松弛时的张力、温度和水分影响较大。对于含弹性纤维的织物,温度应高于其玻璃化温度,含亲水性纤维的弹性纺织品,含水分充足也很重要。
实际生产时,松弛处理有多种方式,包括汽蒸松弛、热水松弛和干热松弛。如果某些对纤维有溶胀作用的溶剂或助剂存在时,纤维分子链更加容易运动,可降低处理温度,即进行溶剂松弛处理。松弛处理通常与精练、染色和热定形等加工在一起进行,即在进行这些染整加工之前,先在低张力下,于一定温度处理一定时间,然后进行精练、染色和热定形等加工。具体松弛处理的工序排列和条件随弹性纤维种类、纺织品组织结构和纺织品中其它纤维的性质而定。此外,还要考虑纺织品中所含杂质的性质等因素。大多数情况是在热定形和精练前进行松弛处理,一般采用热水松弛处理,较少采用干热和溶剂松弛处理。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热水和汽蒸结合的松弛处理。
热定形加工是改善弹性的另一重要手段,它通常是将织物保持一定的尺寸,在较高温度下处理一定时间。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和消除皱痕,此外还可以使织物的强力、手感和弹性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对某些纤维还可以改善染色性能。按纺织品加热时的含湿状态不同,可分干热和湿热定形两种工艺。纤维水分存在时可以降低定形温度,目前大多数工艺采用干热定形,对某些纺织品也可以进行蒸汽湿热定形,视纺织品所含纤维性能而定。
热定形比松弛处理温度高,必须高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但应低于纤维的软化温度,并且施加一定的张力,使织物拉伸到所需要的尺寸。在一定张力下使纤维分子链段(主要是软链段)朝拉伸方向蠕动,按外力作用的方向进行重排。此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应力松弛现象,分子链段在新的位置上建立结合,降温冷却后新建立的结构被固定下来。由于热定形温度高,且保持一定的张力,分子链段会发生较大的蠕动,纤维的超分子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不同弹性纤维的分子链段结构和超分子结构不同,故热定形温度、张力和处理时间不同。热定形时,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变化也不同。
目前对弹性纤维纺织品热定形的研究还很不够,对于常规合成纤维(例如锦纶、涤纶),结晶度随热定形温度的提高会增加,因此热定形后纤维的形态稳定性会增强。一般认为,这是由于热定形的温度较高,热定形时一些结构完整性较差的晶体会熔化,完整性高的晶体则会增长并变得比较完整。由于弹性纤维具有软硬区段结构,无序结构更突出,热定形时结构变化将会更大,对温度和张力会更加敏感。所以弹性纺织品的热定形加工对其弹性等物理性能影响非常大,控制应更加严格。不同弹性纤维纺织品的热定形条件是不同的,而且由于弹性纤维在纺织品中的含量不同,所以,热定形条件应根据弹性纤维结构、含量以及共混纤维的性质来确定。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