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化料 >

淀粉氨基甲酸酯化对毛纱低温上浆性能的影响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5日

单经单纬毛织物的纱线强力低,毛羽多而长,耐磨性差,使得织造时经纱断头多,织疵多,影响织机效率,织造难度较大。为提高羊毛单纱的织造性能,目前常采用上液蜡、上乳化液、上冷浆和棉式上浆等方式处理经纱。研究文献和工厂生产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可润滑纱线,在一定程度上伏贴毛羽,对减少断头和织疵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织造难度较高的纯毛单经单纬产品,就必须采用上浆才能进行织造。筒子单纱上浆的效率很低,仅适合小批量生产。传统的棉纱上浆方式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并获得显著的上浆效果。

由于羊毛纤维本身特有的理化性能,决定了毛纱上浆不同于一般的棉纱上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低温上浆问题。这是因为高温会损伤羊毛的强度;其次,羊毛纤维表面有大量的鳞片,这些鳞片在高温潮湿状态下会发生严重的毡缩。

如果在浆纱过程中直接降低浆液的温度,原淀粉浆液就有可能形成凝胶,这种特性显然不能适应羊毛经纱上浆的要求。氨基甲酸酯淀粉是通过在淀粉大分子中引入酰胺基团而制成的一种变性淀粉,能够改善淀粉的亲水性及水分散性,提高浆液的抗凝胶性能,浆膜韧性好。本文就淀粉氨基甲酸酯化对毛纱低温上浆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探索该变性淀粉在精纺羊毛高支单纱上浆中的应用。

1试验部分

1.1材料与试剂

淀粉为玉米原淀粉,其黏度为60mPa·S,热浆黏度波动率为2l%。

纯羊毛粗纱线密度为386tex,捻系数为5,毛纤维长度为80.4mm,品质支数为64支;纯羊毛细纱线密度为25tex(单纱),毛纤维参数同上。由张家港市远大纺织有限公司提供。尿素和氯化铵为分析纯。

1.2氨基甲酸酯淀粉的制备

按文献所述的方法制取酸解淀粉,黏度为17.5mPa·s(质量分数为6%,95℃,糊化1h后用NDJ.79型旋转黏度计测定)。将酸解淀粉加入到含有一定量尿素和NH4Cl的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一定时间后过滤,然后在50℃条件下预烘至含水率为l0%左右,研碎后在130℃条件下反应2h,最后用蒸馏水充分洗涤,过滤后于45℃条件下烘干,研碎并通过100目/25.4mm分样筛。

1.3淀粉氨基甲酸酯的表征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酸解淀粉的含氮量Ⅳ。以及不同变性程度的氨基甲酸酯淀粉试样的含氮量No,求出结合氮的含氮量(N一No),然后计算取代度DS,公式为

     DS=162(N一No) / [1400 —44(N一No)]

1.4浆液基本性能的测试

1.4.1黏度

按文献[6]的方法,调成质量分数为6%的浆液,用NDJ.79型旋转式黏度计分别在95、80、60℃条件下测定淀粉浆料的黏度及其黏度稳定性。

[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