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与讨论
2.1合成工艺优化
2.1.1原料配比的影响
改变原料的配比,其它条件不变.所合成的固色剂的固色效果如表l所示.
从表l可以看出.随着单体2用量的增加,固色后织物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沾色牢度的色差值有增大的趋势.这是因为单体1的反应活性较低.单体2比单体l的分子量小.空间位阻小,反应活性高,加入单体2,有利于共聚反应进行.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带阳离子基。二烯丙基胺单体带弱阳离子基,单体2含量高,则聚合物的阳电荷性有所下降.固色效果必然要降低.要保证适度的聚合反应速度,又要保证聚合物的固色效果.根据表1试验结果,确定单体1与单体2的质量配比为100:14.
2.1.2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改变引发剂的用量.其它条件不变.所合成的固色剂固色效果见表2.一般的加聚反应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15%.由于本文合成的共聚物作为固色剂使用,要求分子量相对较小,能进入纤维素纤维内部.
从表2可看出.引发剂的总用量为1.00%时.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的色差值相对都比较小.本实验采用由过硫酸铵和亚硫酸钠组成的水溶性氧化一还原体系,根据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分析.聚合度与引发剂含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引发剂含量增大.链引发速率增大,自由基浓度增大.自由基之间相互碰撞终止的机会增多.导致链终止的速率也增大.故使共聚物分子质量相对较小.试验中发现.由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反应活性较低时,当引发剂用量过低时,除发生链转移、阻聚等副反应外,还使聚合反应速度趋缓.甚至无法引发聚合;引发剂用量过多时,会使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反应过程难以控制,甚至会发生暴聚,使聚合反应失败17].为此,既要保证一定的聚合反应速度.
又要使共聚物分子量适中.固色剂分子能进入纤维内部,确定过硫酸铵用量为1.00%。亚硫酸钠用量为0.50%.
2.2固色工艺优化
2.2.1数据处理
表3是试验的实验值和经中心旋转法二次回归分析后的预测值.实验值的方差检验结果见表4.
表4数据表明.活性艳红染色织物的各项色牢度色差值的可信度都达到99%.表3中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比较接近,说明实验值与预测值拟合得较好.可以用来预测活性艳红染色织物的各项色牢度的色差值.并进一步优化活性艳红染色织物的固色工艺条件.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