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涤纶织物拒水拒油泡沫涂层工艺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0日

1.5正交试验

选取对发泡性能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见表1),确定发泡剂的最佳配比及发泡的最佳机械搅拌时问。其中泡沫稳定剂含有CMC、HEC、PTF。

/Files/UploadFiles/ttmn.COM/2011/8/20110830-092215-472.jpg

1.6针板涂层法

将织物在针板上按压固定,将发泡好的整理剂迅速用橡胶刮刀均匀涂刮到织物上,重复涂刮一次。

1.7计算公式

带液率=整理后织物质量增量/整理后织物质量X100%

增量率=水洗烘干后织物质量/原织物质量×100%

节约试剂百分比=(轧后织物增量一涂层后织物增量)/轧压后织物增量X100%

1.8整理工艺路线

泡沫涂层剂的配制一机械发泡一涂层一预烘(80℃,2min)一焙烘_÷性能测试

1.9织物性能测试

拒水性能测试:采用GB/T4757—1997标准,喷淋法,分为1~5级,5级为最佳。拒油性能测试:采用GB/T19977--2005标准,分为A、B、C、D4级,A级最佳。透气性测试:采用GB/T5453--1997标准,以两面压强为100Pa时的透气率表示。硬挺度测试:参照GB/T18318--2001《纺织品织物弯曲长度的测定》,用电脑硬挺度测试仪测定,以织物伸出长度为衡量标准。断裂强力测试:采用GB/T7689.1—_7689.5—2001标准,用电子织物强力试验仪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泡沫防水涂层剂的复配

2.1.1发泡剂与稳泡剂的选择

发泡剂选用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一10,进行发泡性能比较。将两种发泡剂配置成不同浓度(5%、10%、15%、20%)的溶液并按1:1的比例与防水剂混合,观察其系统相容性和起泡性能,两种起泡剂与防水剂均有很好的相容性。SDS的发泡性能明显优于NP一10,且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生物降解性好,故选用SDS作为发泡剂。随着SDS的质量浓度增加,发泡比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增大了表面吸附量,表面张力降低,起泡能力增强。但当质量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发泡比反而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在表面吸附达到饱和后,质量浓度继续增加,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被吸附到表面的速度较快,没有溶剂在表面的迁移,液膜变薄部分并未恢复到原有厚度,减弱了表面张力修复作用效应。

泡沫稳定剂的选择和用量最为关键,在本实验中稳定剂作用主要是稳定泡沫及使溶液获得一定黏度。泡沫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排液的快慢和液膜的强度,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提高,第一可进一步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增高表面黏度,提高泡沫薄膜质量,减小泡沫的透气性,从而加强泡沫稳定性,这类稳定剂有HEC、增稠剂F等;第二通过增大其液相黏度减缓排液速率,降低其流动性,使得泡沫破裂速率降低,即增大液体内部黏度,但这仅为辅助因素,若没有表面膜的形成,即使内部黏度再大也不~定能形成稳定泡沫,这类稳定剂有CMC、CMS等。

若使得到的泡沫体系涂覆在织物上时能仅浸湿正面,则需要体系具有一定的黏度,但体系的黏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发泡性会变差,这是因为空气难于进入液相内部与表面活性剂充分接触,发泡不充分不均匀,泡沫大小不均,增加了已发泡沫的表面承受力,泡沫稳定性降低。故系统原液黏度为1500~2000mPa·s时,才能兼顾发泡性和体系黏度。本文选取了CMC、HEC与trfF进行了复配,最佳配比通过正交试验获得。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