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增重率的测试
仪器:BS210S型全自动光电天平;
测试方法:分别称取氧化棉纤维在丝胶处理前后的干重G、G,按式(2)计算增重率:
增重率(%)=(G一G2)/Gl×100% (2)
1.5.3红外光谱分析
仪器:Nicolet5700型红外光谱仪;
测试条件:KBr压片法,恒温20℃,湿度65%。
2结果与讨论
2.1棉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曲线a和b中1730cm-1附近均出现了醛基中C=0的特征吸收峰,且在相同氧化条件下,DBCF的醛基吸收峰强度大于DCF的吸收峰强度,说明棉纤维经碱预处理后反应活性得到了提高,氧化后醛基含量增加。经2.5%丝胶蛋白溶液处理后,DCF和DBCF的醛基中C=O伸缩振动峰强都有所减弱,且均在1660cm及1545cm-1一附近分别出现了C=N和C—N吸收峰。这现象说明棉纤维经过选择性氧化后生成的活性醛基,能够与丝胶蛋白肽链上的氨基结合,形成亚胺结构及少量的中间产物[71。由此可见,丝胶蛋白与氧化棉纤维发生了化学交联反应,两者之间形成了牢固的化学键结合。
2.2氧化棉纤维的反应性能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氧化剂质量一体积分数的增加,氧化棉纤维的醛基含量不断增加。在同一氧化条件下,DBCF的醛基含量均明显大于DCF的。这主要是因为棉纤维经碱预处理后发生溶胀,大分子链间的氢键被拆散,使原来在水溶液中的部分不可及羟基变成可及羟基;同时经碱处理后,纤维的无定形区增加嘲,有利于提高棉纤维与高碘酸钠的氧化反应活性,氧化棉纤维的醛基生成量增加。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