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后整理 >

羊绒针织品抗菌功能整理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首先将洗缩完毕的羊绒针织品以浸渍法进行抗菌整理,然后换浴,进行柔软整理。浴比1:15,时间30min,抗菌整理剂SCJ一2000用量3%(ow1),温度60℃。

2.2.1抗菌整理

抗菌整理工艺:常温下以浴比1:15添加水,之后加入抗菌剂SCJ一2000,用量3%(owf),放入待整理织物,以2℃/min速度升温至6O℃,保温30min后排液。

2.2.2柔软工艺

以浴比1:20预先加热至4O℃,用醋酸调节pH值至5.0,加入柔软剂FK一220B5%(owf),保温30min后排液。

将柔软处理完毕的织物,控温80~90℃,烘5—10min。

3结果及分析

抗菌山羊绒制品经纺织工业南方科技测试中心(上海)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I数据表明,羊绒织物经抗菌整理后取得了极佳的抗菌效果,即使经过10次洗涤,其抗菌性能变化也不大,具有持久抗菌效果。

抗菌剂SCJ一2000是一种非溶出性抗菌卫生整理剂,其分子结构中带有多个活性基团,可分别与纤维上的羟基、氨基形成共价键,使抗菌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耐洗涤性。抗菌剂的抗菌基团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胞浆物外漏,也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造成菌体内核蛋白体的耗尽,从而导致细菌死亡。抗菌剂SCJ一2000带有的抗菌基团还可选择性地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膜内的重要物质流失,从而使真菌死亡。

抗菌整理后羊绒制品的色牢度指标见表2,抗起球指标见表3。

以上色牢度检测依据国家标准GB/T3920、3921、5713--1997(纺织品色牢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指标符合标准FZ/T73009--1997中一等品的要求。

以上起球检测依据国家标准GB/T4802--1997《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起球箱法》进行检测,指标符合标准FZ/T73009--1997中一等品的要求。

抗菌剂SCJ一2000是一种非溶出性抗菌卫生整理剂,其分子结构中带有多个活性基团,可分别与纤维上的羟基、氨基形成共价键,不影响羊绒织物的色牢度和起球等物理指标。

4结论

①经以上工艺进行抗菌整理后的羊绒针织品,经检测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达99%以上,符合GB/T20944.2—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2部分:吸收法》要求,具有抗菌效果。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